对职技高师建立职教师资培养学科体系的思考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10
-
1张登岐.对综合性大学参与教师教育工作的态度取向[J].中国高教研究,2004(5):17-18. 被引量:2
-
2王靖会,王朝辉,王贵.我国职教师资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5(3):28-30. 被引量:2
-
3于万成,王玲玲,马三军.搞好中职教师培训的六种途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22(27):28-29. 被引量:9
-
4周丽新.对高校师资培训问题的思考[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5,26(2):22-23. 被引量:23
-
5杨光辉.从教师资格证书制度的实施看我国教师教育面临的挑战[J].社会科学战线,2007(4):317-318. 被引量:1
-
6http://web.tute.edu.cn/dianzgcn/education/zyjs. htm.2008-10-11.
-
7Http://cdibb.tongji.edu.cn/web/pageshow/web- detail.tail.aspx?id=4551&classid=0301.2008-5-15.
-
8http://jxjy.Jstujstu.edu.cn/training/Project.aspx.
-
9关于组织实施中等职业学校专业骨干教师培训工作的指导意见[Z].2007.
-
10吴少红.从德国职教师资培养模式看我国普通高校职教师的培养[J].教育与职业,2000(4):20-22. 被引量:8
二级引证文献8
-
1聂鹏.基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中职师资培训模式探析[J].大家,2011(9):233-234.
-
2杨巧玉.“双师型”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培训策略[J].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1(1):20-22. 被引量:8
-
3高忠明.中职专业课教师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现状分析——以S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工科专业为例[J].职教论坛,2011,27(21):44-46. 被引量:3
-
4钟映,谢秀莲.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师资培训现状及对策研究[J].早期教育(幼教·教育科研),2014(10):27-30. 被引量:1
-
5江蓉秋,付兵.对中职学校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的调研与思考——以成都市工业职业技术学校为例[J].当代职业教育,2014(10):98-102. 被引量:1
-
6张晓艳.中职基础英语翻转课堂的建模基础探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9,40(25):166-167.
-
7孙岭岭.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探讨[J].世界职业技术教育,2019,0(5):29-32.
-
8沈智,宋会林,张丽玲,唐刚,刘克明.德国“双元制”师资培训体系的分析与启示[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0(6):85-91. 被引量:3
-
1莫运佳,谢明明.高师院校开展职教师资培养的若干思考——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为例[J].高教论坛,2012(10):99-102. 被引量:1
-
2张建荣,王建初.设置“职业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思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12):40-43. 被引量:8
-
3李新发.职技高师教育教材选用探析[J].职业时空,2008,4(5):85-85.
-
4陈选能.高师院校职教师资培养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21(26):51-51. 被引量:1
-
5方强.职教师资培养中的师德教育研究[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6(2):31-34.
-
6吴永胜.地方高师院校参与职教师资培养的五大策略[J].中国培训,2016(8):40-40.
-
7黄朝阳.论“高技能”职教师资培养的必要性、障碍及措施[J].现代营销(下),2012(5):298-299.
-
8张山林.浅析我国高校艺术管理学科体系构建[J].美术教育研究,2014(23):81-81. 被引量:5
-
9陈明选.信息化进程中教育技术专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高等理科教育,2004(6):69-72. 被引量:2
-
10白俊,王生年.对石河子大学会计学专业学科体系建设的思考[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3(6):23-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