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中国意义”的丧失与战争责任伦理的解体——评马场公彦著《战后日本人的中国观》 被引量: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1978年签订和平友好条约以来,与当时中国舆论预想的“友好的新起点”、“新篇章”、“新阶段”大异其趣,中日关系先是在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频发低幅振荡型周期性恶化,进入新世纪就迎来数年抵制首脑会晤的“靖国冰川期”;而2012年的“钓鱼岛危机”不仅使勉强作“偶遇交谈”的“准政治绝交”重演,更刺激出武力威慑姿态,把两国国民感情推向90%相互厌恶的高度对立。至少在目前,历史修正主义和领土民族主义共振已经破坏了中日关系缓和周期复位的信心,陷入建设性沟通无能的“准断交”状态。
作者 刘建平
出处 《抗日战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41-145,共5页 Studies of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ese Aggression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4

  • 1吉田裕著,刘建平译:《日本人的战争观》,新华出版社2000年版.
  • 2子安宣邦著,赵京华译:《东亚论-日本现代思想批判》,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 3大沼保昭著,宋志勇译:《东京审判·战争责任·战后责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
  • 4笠原十九司著,罗萃萃等译:《南京事件争论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

同被引文献5

  • 1朱鸿召.从地理延安到圣地延安[J].档案春秋,2005(5):9-17. 被引量:2
  • 2香川孝志,前回光繁.八路卒中日本兵[M].京京zサイマル出版社,1984.
  • 3水野靖夫.反战士兵手记[M].巩长金,译.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85.
  • 4铃木传三郎.日本俘虏在延安[M].刘国霖,译.北京:学苑出版社,2000.
  • 5小林清.在中国的土地上-一个"日本八路"的自述[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85.

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