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在酒楼上》的叙事与抒情 被引量:2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对《在酒楼上》的解读存在种种互相矛盾、似是而非甚至扭曲的结论。本文对于海内外关于这篇作品研究的问题做一个整体考察,认为叙事学视角的研究对于揭示该作品的形式和主题有着重要意义。但该作品浓烈的抒情意向,以及抒情主体精神世界的悖论决定了叙事学分析的局限性。只有将叙事结构分析和对不同叙事层次的抒情性的叙述主体的分析结合起来,才能把握《在酒楼上》的艺术审美和丰富内涵。《在酒楼上》的独特艺术审美正在于叙述主体精神世界的悖论性和叙述姿态的悖论性合一。这一悖论和矛盾正是引发对该作品有着种种不同甚至互相矛盾的阐释之原因所在。
作者 王卫平
出处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02-106,共5页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4

二级参考文献34

  • 1伊藤虎丸,徐江.鲁迅早期的尼采观与明治文学[J].文学评论,1990(1):135-147. 被引量:13
  • 2刘禾.《现代中国小说中的第一人称叙事的政治》.(The Politics of First - Person Narrative in Modem Chinese Fiction, Ph. D. diss., Harvard University, 1990. ) .
  • 3鲁迅.坟·灯下漫笔[A].鲁迅全集:第一卷[C].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 4林毓生.《中国意识的危机—“五四”时期激烈的反传统主义》[M].贵州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 5昆德拉.《小说的艺术》[M].北京:三联书店,1992年.第17页.
  • 6福柯.《不同空间的正文与上下文》[A].陈志梧译 载包亚明主编.《都市与文化》丛刊第1辑《后现代性与地理学的政治》[C].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18-28页.
  • 7布斯.《小说修辞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9页.
  • 8詹明信.《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M].三联书店:牛津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419页,第418页.
  • 9巴赫金.《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诗学问题》[M].北京:三联书店,1988年.29页.
  • 10热奈特.《叙事话语新叙事话语》[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

共引文献83

同被引文献7

引证文献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