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中国左翼文学主体性兼容与表达的圆融性
被引量:
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中国左翼文学的主体性兼容主要是指在文学批评和文学创作中坚持批评家之间思想的互相映照,作者与读者之间情感的良性互动。这种映照与互动让思想冲突呈交错式发展态势,让情感冲撞成为两个主体共同的生命体验。在这种情势下,左翼文学的表达呈现出圆融性发展态势,将五四文学"书面上的‘白话’"转变为左翼文学"口头上的‘白话’",更加切近群众的阅读水平,呈现出"葱绿配桃红"的参差映照关系。
作者
金蕾蕾
董贵成
机构地区
中国石油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北京
出处
《求索》
CSSCI
2013年第11期129-131,共3页
Seeker
关键词
左翼文学
主体性兼容
表达的圆融性
分类号
I206.6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6
共引文献
124
同被引文献
18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16
1
罗兰·巴尔特.文本理论[J].上海文论,1987,(5).
2
郭沫若.文艺家的觉悟[J].洪水,1926,(2).
3
麦克昂(郭沫若).留声机器的回音[J].文化批判,1928,(3).
4
茅盾.《力的表现》[N].《申报》副刊《自由谈》,1933年12月1日.
5
鲁迅.小品文的危机[J].现代,1933,(6).
6
钱杏邨.《强盗与尼拔龙琪歌》,收入《力的文艺》,泰东书局1928年版.
7
茅盾.《所谓时代的反映》,《文艺阵地》第1卷2期,1938年5月1日.
8
瞿秋白.《瞿秋白文集》文学编第3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61页.
9
茅盾.我们所必须创造的文艺作品[J].北斗,1932,2(2).
10
马克思 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A]..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中译本[C].人民出版社,1971版.第32~33页.
共引文献
124
1
蒋欣欣.
西方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J]
.求索,2004(8):127-130.
被引量:9
2
尚前宏.
传统与非传统:十年国际关系的两种解读——兼评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J]
.东南亚研究,2004(4):60-64.
被引量:1
3
宗廷虎.
论百年来白话修辞学的发展[J]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5):62-69.
4
刘悦笛.
实践与生命的张力——从20世纪中国审美主义思潮着眼[J]
.人文杂志,2004(6):86-91.
被引量:6
5
陈桂良.
写作学视角:论作为文章大家的茅盾[J]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9(6):21-25.
被引量:1
6
郭国昌.
文艺奖金与解放区的文学大众化思潮[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2(4):87-100.
被引量:4
7
王学钧.
实录与评论:晚清陆士谔社会小说论[J]
.明清小说研究,2001(1):52-72.
被引量:4
8
郁建兴.
马克思的“自由人的联合体”思想新绎[J]
.政治学研究,2000(2):2-9.
被引量:13
9
罗婷.
论克里斯多娃的互文性理论[J]
.国外文学,2001(4):9-14.
被引量:74
10
吴敏.
简论20世纪中国文坛对“纯艺术”观的批评[J]
.广东社会科学,2005(2):147-153.
同被引文献
18
1
茅 盾.茅盾选集:第5卷[M].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85.
2
梁启超,张品兴.梁启超全集:第7册[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9.
3
陈独秀.宪法与孔教.新青年,1916,(2).
4
成仿吾.祝词[J].文化批判,1928(1).
5
梅光迪.评提倡新文化者[J].学衡,1922(1).
6
李初梨.怎样地建设革命文学[J].文化批判,1928(2).
7
成仿吾.全部的批判之必要-如何才能转换方向的考察[J].创造月刊,1928(10).
8
彭康.“除掉”鲁迅的“除掉”[J].文化批判,1928(4).
9
编辑后记[J].思想,1928(3).
10
胡适.胡适说文学变迁[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144.
引证文献
1
1
张剑.
理论执迷与传播困境:革命话语的内在悖论[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41(3):152-157.
1
蔚然.
论中国古代抒情诗中时间的圆融性[J]
.才智,2011,0(32):160-160.
2
刘云兰.
论“兴”的美学特征[J]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6(3):30-33.
被引量:2
3
王晓燕.
论《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中“交错”式叙事手法[J]
.青年文学家,2011,0(13):30-31.
4
邓宇英.
从屈原看中国古代悲剧精神[J]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3(2):77-81.
5
于德北.
"悬念"这个武器(第30讲)[J]
.小小说选刊,2005(18).
6
周少华,王泽龙.
论梁启超诗歌批评的现代转型[J]
.江汉论坛,2010(12):91-95.
7
康卉.
飞不过沧海的蝴蝶——浅谈《蝴蝶夫人》和《蝴蝶君》[J]
.当代小说(下半月),2010(2):22-23.
8
刘会然.
问题出在评论家身上[J]
.文学自由谈,2010(4):124-126.
9
为读者办杂志[J]
.长江文艺,1996,0(2):1-1.
10
李云雷.
贾平凹与新世纪文学的“底层”转向[J]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6(5):31-35.
被引量:3
求索
2013年 第1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