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虚实相生——解读隈研吾建筑中的“隙间”空间 被引量:1

Mutual Enhancement of Emptiness and Solidness: A Reading of the “Gaps” in Kengo Kuma's Architectures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2013年7月6日-8月22日在证大当代艺术空间及2013年7月24日-9月15日在喜玛拉雅美术馆举办了“隈研吾2013中国展”,这次展览以“隙间”命名。对此,隈研吾是这样解释的:物与物之间没有缝隙不仅会不透气而且更难以应对环境、状态以及使用方法的变化。他的言下之意即建筑中也需要隙间。其实,在他早期提出的“负建筑”理论中已经朦胧地意识到“隙间”的存在,之后在他“建筑粒子化”的理论中,他以不锈钢或竹、木的百叶窗为建筑的“隙间”,达到将空间打碎成微粒的效果。在近期的作品以及此次展览中他仍然坚持“隙间”的空间构造手法。
作者 张瑱
出处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60-61,共2页 Northern Art:Journal of Tianjin Academy of Fine Arts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4

  • 1隈研吾.自然的建筑[M1.陈菁,译.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0.
  • 2隈研吾.负建筑[M].计丽屏,译.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0.
  • 3隈研吾.反造型[M].朱锷,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 4Botond Bognar. Kengo Kuma: Selected Works [M]. New York: Princeton Architectural Press, 2005.

共引文献2

同被引文献1

引证文献1

二级引证文献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