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两岸四地新诗文体比较研究的缘由、意义及方法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新诗"是"华文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分布在大陆、台湾、香港、澳门、东南亚、北美等地,其中两岸四地,特别是大陆和台湾最重要。诗歌生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诗歌功能,诗歌功能决定诗歌文体,诗歌文体在一定程度上决定诗歌价值。新诗是富有政治性的特殊文体,新诗生产是社会性极强的生产场,是特殊的社会运作系统,受到意识形态及社会权力的巨大影响,还受到通用知识和普遍伦理的控制。尽管两岸四地都是用现代汉语写以白话诗运动产生的诗,这种汉语文学的抒情体裁可以更准确地称为"现代汉诗",它保证了汉语抒情文学发展的统一性和连续性,但是由于地域空间、政治体制、文化记忆等原因,尤其是政治原因,形成了不同的诗歌生态,导致文体的功能、形态甚至价值都有差异。比较研究两岸四地的新诗文体具有重要的诗歌、文化和政治意义。两岸四地新诗文体的共同性和差异性研究,可以为四地的联系,特别是为政治和文化的交流提供经验。
作者 王珂
出处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51-162,共12页 Social Sciences in Guangdong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两岸四地新诗文体比较研究"(项目号12YJA51058)的阶段性成果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28

  • 1[俄]巴赫金.《诗学与访谈》,白春仁,顾亚铃等译,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
  • 2《“华语语系”(Sinophone)的概念提供了新的批评界面:王德威教授专访》,新加坡.《联合早报》,2012年9月23日,http://www.douban.com/note/239107395/.2012-09-28 09:55:23.
  • 3[法]史达尔.《论文学》,伍蠡甫.《西方文论选》下卷,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年,第124-125页.
  • 4[法]罗贝尔·埃斯卡皮.《文学社会学的原则和方法》,罗贝尔·埃斯卡皮.《文学社会学》,王美华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1页.
  • 5John MeGowan . Postmodemism and Critics. New York: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1991. p. 134.
  • 6刘勰.《文心雕龙·时序》,周振甫.《文心雕龙今译》,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第396页.
  • 7金克木.《八股新论》,启功等.《说八股》,中华书局2000年版,第84页.
  • 8[美]韦斯坦因.《比较文学与文学理论》,刘象愚译,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
  • 9罗青.《从徐志摩到余光中--白话诗研究》第一册,台北:尔雅出版社,1988年,第248页.
  • 10梁实秋 杨匡汉 刘福春编.《新诗的格调及其他》[A].杨匡汉,刘福春编.《中国现代诗论》[C].花城出版社,1985年版..

二级参考文献37

  • 1俞平伯.白话诗的三大条件[J].新青年,1919,6(3).
  • 2童庆炳.文体与文体创造[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4.
  • 3废名.《新诗应该是自由诗》.废名,朱英诞.《新诗讲稿》.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2页,第12页,第13页,第14页.
  • 4《胡适口述自传》第八章“从文学革命到文艺复兴”.《胡适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卷第341页.
  • 5宗白华.《欢欣的回忆和祝贺》.《时事新报》,1941年11月10日.
  • 6艾青.《诗与宣传》.《诗论》.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年版,第196页.
  • 7艾青.《诗的精神》.《诗论》.第134页.
  • 8彭燕郊.《虔诚地走近诗》.《彭燕郊诗文集·评论卷》.湖南文艺出版社,2006年版,第194-145页.
  • 9臧克家.《新诗形式管见》.《学诗断想》.四川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29页.
  • 10卞之琳.《重探参差均衡律--汉语古今新旧体诗的声律通途》[J].香港明报月刊,1992,.

共引文献55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