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关于建立高校与企业合作培养人才长效机制的思考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文章分析了高校与企业联合培养人才制度的形成和发展状况以及当前运行机制和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探讨了如何建立高校与企业合作培养人才的长效机制。
作者
任浩
机构地区
南京林业大学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
出处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27-128,共2页
Jiangsu Higher Education
关键词
高校
企业
培养人才
长效机制
分类号
G647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1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215
同被引文献
12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2
参考文献
5
1
青木昌彦.校企合作的发展方向[EB/OL],http//wwwrietigojp/en/columns/a01-0047html.
2
王章豹,祝义才.
产学合作:模式、走势、问题与对策[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0,17(9):115-117.
被引量:68
3
王廷芳.美国高等教育史[M]{H}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
4
向大顺.
新形势下高校校企合作模式运作探讨[J]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0(4):163-165.
被引量:26
5
蒋丹.
论我国高校校企合作模式的创新[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4(1):71-75.
被引量:132
二级参考文献
11
1
朱镜人.
浅探战后英国高等教育与产业界的“联系”[J]
.全球教育展望,1998,28(4):61-64.
被引量:11
2
王章豹,王文胜,马力平,徐桂红.
机械产学合作模式及策略研究[J]
.大学教育科学,1997(4):39-43.
被引量:3
3
颜莉芝.
创新校企合作模式的实践与思考——以株洲职业技术学院为个案[J]
.当代教育论坛(校长教育研究),2007(5):58-59.
被引量:10
4
蒋丹.
论我国高校校企合作模式的创新[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4(1):71-75.
被引量:132
5
张小明.创新校企合作模式的实践.职业与教育,2007,(11):82-83.
6
朱可一.试论我国产学研合作的有效方式[J].电子高教研究,1998,(4).
7
蒋武胜,刘向力,马睿.
创新校企合作模式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J]
.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7(10):37-39.
被引量:3
8
蔡克勇.
社会历史发展的重要趋势——论加强校企合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J]
.高等教育研究,1997,18(6):1-5.
被引量:21
9
张秀梅.
中国高校与企业合作的现状与前景[J]
.教育发展研究,1999,19(1):52-55.
被引量:37
10
王章豹,祝义才.
产学合作:模式、走势、问题与对策[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0,17(9):115-117.
被引量:68
共引文献
215
1
夏传丽,戴晓晖.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商务英语职业能力培养现状、问题及对策[J]
.现代英语,2021(11):123-126.
2
李松,马瑛,陈前利.
高等院校校企“共赢”合作模式分析--基于中国和美国比较[J]
.科教导刊,2014(1):3-4.
被引量:11
3
王克岳,武坤,邵喜高.
高校人才培养与企业人力需求互动平台研究[J]
.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2012,58(S1):22-26.
被引量:2
4
易莎,吴家鸿.
民办高校与企业的合作探析[J]
.大众商务,2010(12):226-226.
被引量:1
5
高庆喜.
地方高校与民营企业合作问题研究[J]
.大家,2010(22):185-187.
6
韩清杰,高红梅,葛雨.
基于“双赢”的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研究[J]
.品牌(理论月刊),2010(11):144-144.
被引量:2
7
李焱焱,叶冰,杜鹃,肖引,桑建平.
产学研合作模式分类及其选择思路[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4,21(10):98-99.
被引量:80
8
蒋丹.
论我国高校校企合作模式的创新[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4(1):71-75.
被引量:132
9
黄寰.
建设适应创新人才培养的高校[J]
.中国国情国力,2007(10):49-50.
被引量:1
10
申俊龙,王丽君.
校企合作办学中“转识成智”的重要途径[J]
.中医教育,2008,27(2):76-78.
同被引文献
12
1
姚姗姗.全球信息安全生态一瞥[EB/OL].『2014-08-19].http://www.ccidthinktank.com/plus/view.php?aid=5487.
2
李洪兵.
基于“3T”人才培养模式下实验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J]
.实验室科学,2008,11(1):14-17.
被引量:13
3
刘平清,谭明术,许亚非.
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3T模式探索[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2):196-197.
被引量:10
4
董发勤,彭煜,晏斌,董学,唐继平.
建构开放式实践教学体系 强化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J]
.中国大学教学,2011(10):67-69.
被引量:17
5
常继峰,潘睿.
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可持续性研究[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31(11):142-144.
被引量:16
6
丁雷,杨随根,王晓松.
信息安全本科专业与区域人才技能需求的分析及对策[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31(12):29-32.
被引量:3
7
索凯峰,盛玮.
校企合作育人困境分析:基于组织社会学的阐释[J]
.高校教育管理,2014,8(1):54-58.
被引量:45
8
姜思政,房元辉,李云波.
可持续发展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研究[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32(3):154-156.
被引量:14
9
李勤.
从校企合作到校企联盟——以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为分析工具[J]
.教育发展研究,2014,34(7):76-80.
被引量:9
10
王文举,王方军.
博弈计量经济模型研究[J]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4,16(3):108-113.
被引量:6
引证文献
2
1
康晓凤,鲍蓉.
基于“3T”的信息安全人才培养[J]
.计算机教育,2015(11):36-38.
被引量:1
2
傅波,刘春桃,苏柳方.
高等教育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机制研究——基于序贯博弈的分析[J]
.文教资料,2021(8):149-151.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2
1
康晓凤.
以信息安全拔尖人才培养为核心的精准教学模式探索--以徐州工程学院为例[J]
.大学教育,2022(8):201-204.
被引量:1
2
陈世强,钱楷,秦柳,袁作彬,刘嵩.
欠发达地区地方高校“三协同一共享”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机制的探索与实践[J]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40(3):356-360.
被引量:7
1
马睿,纪承,李雯倩.
校企合作培养人才模式探讨[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14):41-41.
2
乔淑娟.
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校企合作培养人才模式初探[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0(1):146-147.
被引量:1
3
章国平,汪燕春.
当前高校与企业合作培养人才的困境与出路[J]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8(3):287-290.
被引量:30
4
姜鸿,王卫星,王永利.
产学研用合作培养人才的动力模型及其应用[J]
.现代教育管理,2013(9):54-57.
被引量:10
5
王晓玲.
高等学校与社会合作培养人才的模式、机制及对策[J]
.网络财富,2010(21):5-5.
6
陈贤春,阎敏,李坤寅.
高等院校与政府部门合作培养高层次人才之模式探讨[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7):47-48.
7
成尚荣.
苏派与苏派研究[J]
.江苏教育(教育管理),2010(5):7-11.
被引量:6
8
陈卓武.
台湾高校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研究[J]
.江苏高教,2016(2):120-122.
被引量:7
9
于永鲲.
高校与企业合作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
.黑龙江科学,2015,6(11):119-119.
10
程兴中.
浅谈新形势下如何加强高校与企业合作[J]
.才智,2015,0(14):90-90.
江苏高教
2014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