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两系杂交中籼两优289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介绍了两优289的主要特征特性,并从适时播种与培育壮秧、适时移栽与合理密植、肥水管理、及时防治病虫害等方面总结了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该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作者
吴爽
叶四明
冯骏
叶小龙
王德正
王守海
机构地区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桐城市范岗镇农业技术推广站
桐城市种植业管理局
出处
《现代农业科技》
2014年第1期56-56,59,共2页
Modern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基金
国家星火计划"安徽两系杂交水稻技术集成与产业化"(2011 GA710008)
关键词
两系杂交中籼
两优289
特征特性
高产
栽培技术
分类号
S511.21 [农业科学—作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0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5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3
1
米瑞贤,林培清.
金两优289在广西作早晚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
.农业科技通讯,2011(7):117-119.
被引量:1
2
王德正,吴爽,王守海,杜士云,罗彦长.
高产优质两系杂交中籼新组合两优100[J]
.杂交水稻,2009(5):80-82.
被引量:2
3
李国栋.
不同栽插密度对杂交籼稻产量的影响[J]
.现代农业科技,2013(1):13-13.
被引量:2
二级参考文献
10
1
马均,陶诗顺.
杂交水稻超多蘖壮秧超稀栽培的增产作用及机理研究[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1995,13(4):525-532.
被引量:7
2
吴春赞,叶定池,林华,倪日群,赖联赛,林辉.
栽插密度对水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2005,21(9):190-191.
被引量:108
3
林荔辉,潘润森,陈志伟,吴建梅,官华忠,毛大梅,周元昌.
优质两系杂交早稻新组合金两优289的选育与应用[J]
.杂交水稻,2006,21(4):24-26.
被引量:9
4
潘圣刚,曹凑贵,蔡明历,谢运河.
栽插密度及方式对杂交水稻“红莲优6号”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6,28(6):845-849.
被引量:32
5
周秀生.
优质两系稻新组合“金两优289”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J]
.福建农业科技,2007,38(2):10-11.
被引量:2
6
闫川,丁艳锋,王强盛,李刚华,黄丕生,王绍华.
行株距配置对水稻茎秆形态生理与群体生态的影响[J]
.中国水稻科学,2007,21(5):530-536.
被引量:82
7
吴文革,杨联松,赵决建,胡根生,方文杰,白一松,张四海,张玉海.
施氮量和栽插密度对杂交中籼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8,35(1):49-55.
被引量:26
8
王德正,杜士云,王守海,罗彦长,李成荃,吴爽.
籼型水稻温敏核不育系广茉S的选育及其应用[J]
.杂交水稻,2008,23(1):6-8.
被引量:4
9
林培清,潘润森,毛大梅,官华忠,赵季志.
两系杂交水稻金两优289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
.亚热带农业研究,2009,5(1):13-16.
被引量:1
10
王维金,鲍隆清,徐竹生.
杂交中稻“稀、控、重”栽培模式的特点与增产机理[J]
.湖北农业科学,1992(3):6-8.
被引量:12
共引文献
2
1
吴爽,江建华,汤修竹,王德正.
水稻温敏核不育系广茉S的异交特性研究[J]
.杂交水稻,2015,30(3):35-38.
被引量:5
2
高巨明.
杂交水稻栽插密度对产量的影响初探[J]
.农业工程技术,2016,36(2):23-24.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5
1
张耗,杜永,杨建昌.
水稻超高产栽培的途径与技术[J]
.中国农学通报,2007,23(8):136-140.
被引量:43
2
卞同洋,陈益楼,蔡立万.
江苏沿海农区直播水稻的高产栽培技术[J]
.江西农业学报,2007,19(10):34-37.
被引量:61
3
邓正春,吴仁明,吴平安,杜登科,杨宇.
富硒水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
.湖南农业科学(下半月),2010(11):22-22.
被引量:27
4
黄自聪.
水稻机插秧的优势及高产栽培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13(3):34-35.
被引量:48
5
罗琼,王昆,许靖波,陈光辉.
水稻超高产栽培技术研究进展[J]
.作物研究,2014,28(1):86-91.
被引量:35
引证文献
1
1
刘玲,黄海珍,张长海.
优质强抗倒杂交中籼稻徽两优858在桐城市的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18(19):35-35.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
1
王芳,刘冰倩,刘义生.
杂交中籼水稻新品种刚两优庐占选育经过及栽培制种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23(12):45-48.
被引量:1
1
舒服,邓华凤,张武汉,何强,黄思娣,许强.
两系杂交中籼新组合N两优1号[J]
.杂交水稻,2016,31(4):83-85.
被引量:2
2
李进波,夏明元,万丙良,查中萍,殷得所,杜雪树,徐华成,戚华雄.
两系杂交中籼新组合E两优476的选育与应用[J]
.湖北农业科学,2016,55(24):6360-6361.
被引量:12
3
陈翻身.
扬两优6号试验示范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J]
.中国稻米,2006,12(5):18-18.
被引量:2
4
杨通洲,姜署霞,闻慰宏,易杨.
两系杂交中籼新组合N两优2号[J]
.杂交水稻,2015,30(5):83-84.
5
吴爽,李晓兵,李成荃,王守海,王德正,罗彦长,杜士云.
两系杂交中籼65002(两优培九)的栽培技术研究(Ⅱ)——65002有关性状相关及通径分析[J]
.安徽农业科学,2002,30(1):11-12.
6
吴爽,王守海,罗彦长,王德正,李成荃.
两系杂交中籼65002的栽培技术研究Ⅰ不同栽培措施对两系杂交中籼65002的生育期及产量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1999,27(1):8-8.
被引量:3
7
杨联松,白一松.
两系杂交中籼新组合皖稻153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J]
.杂交水稻,2006,21(6):52-53.
被引量:13
8
彭斯敏,耿延琢,程勤学,王毅.
丰两优香1号在湖北省种植表现及其高产栽培技术[J]
.杂交水稻,2009,24(5):52-53.
被引量:14
现代农业科技
2014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