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加入WTO对我国棉花生产的影响及对策
被引量:1
摘要
分析了我国加入WTO后对国内棉花生产的影响 。
出处
《湖北农业科学》
2000年第3期24-26,共3页
Hubei Agricultural Sciences
参考文献4
-
1尹宗元,孙玮琪.我国棉花流通体制改革的思路与建议[J].中国棉花,1999,26(1):4-6. 被引量:3
-
2项时康,余楠,胡育昌,唐淑荣,熊宗伟,杨伟华.论我国棉花质量现状[J].棉花学报,1999,11(1):1-10. 被引量:91
-
3马淑萍.我国棉花供大于求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中国棉花,1999,26(1):2-3. 被引量:6
-
4周宝良,陈松,黄骏麒.论我国棉花纤维品质改良的紧迫性、可行性及策略[J].科技导报,1998,16(5):56-58. 被引量:7
二级参考文献26
-
1周关印,唐淑荣,杨付新.长江流域枯黄萎病区棉花纤维品质预测与分析[J].中国棉花,1994,21(5):15-16. 被引量:6
-
2熊宗伟,胡育昌,余楠,唐淑荣,褚萍.近年来我国陆地棉育种材料的纤维品质趋势[J].中国棉花,1995,22(5):2-5. 被引量:7
-
3周宝良,科技导报,1998年,5期
-
4侯爱玲,中国棉花,1998年,4期,40页
-
5世界棉花产、销、存情况预计,1998年
-
6王庆坤,中国纺织报,1998年
-
7屈宝香,中国棉花,1997年,2期
-
8余楠,纤维标准与检验,1996年,11期
-
9中国纺织工业年鉴,1996年
-
10刘毓湘,当代世界棉业,1995年
共引文献97
-
1张小均,欧阳本廉,欧阳春燕,徐培东,龚双军.浅议新疆棉花品质及其提高[J].新疆农业大学学报,2004,27(S1):9-11. 被引量:2
-
2张志刚,曾昭云,杨芳荃,李景龙,杨晓萍.对我国棉花纤维品质的探讨[J].作物研究,2002,16(S1):258-261. 被引量:26
-
3李莲,石玉真,李俊文,唐淑荣,刘爱英,于霁雯,褚平,袁有禄.陆海杂种高代回交自交系纤维细度性状相关性分析[J].棉花学报,2009,21(5):356-360. 被引量:1
-
4张亮亮.海岛棉主要纤维品质性状的分离及相关性分析[J].新疆农垦科技,2013,36(11):7-8. 被引量:2
-
5张怀志,朱艳,周治国,曹卫星.棉花品种选择和播期确定的动态知识模型[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4,27(3):15-19. 被引量:2
-
6刘存敬,刘素恩,王兆晓,崔瑞敏,耿军义,张香云.优质棉品种(系)的纤维品质差异性研究[J].河北农业情报,2004,8(4):68-70. 被引量:3
-
7袁有禄,张天真,郭旺珍,潘家驹,R.J.Kohel.棉花优异纤维品质性状的双列杂交分析(英文)[J].Acta Genetica Sinica,2005,32(1):79-85. 被引量:24
-
8张小全,王学德.细胞质雄性不育陆地棉与海岛棉间杂种优势初步研究[J].棉花学报,2005,17(2):79-83. 被引量:21
-
9韩春丽,赵瑞海,勾玲,张旺锋.新疆主要棉花品种纤维品质变化及与气象因子关系的研究[J].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3(1):48-52. 被引量:1
-
10韩春丽,赵瑞海,勾玲,张旺锋.新疆不同棉花品种纤维品质变化及与气象因子关系的研究[J].新疆农业科学,2005,42(2):83-88. 被引量:17
同被引文献30
-
1汪仁,安景文,邢月华.精准施肥技术应用效果及发展前景[J].农业经济,2004(8):36-37. 被引量:16
-
2谭砚文,李崇光,温思美,李朝晖.对我国棉花生产成本波动的分析[J].价格理论与实践,2004(8):31-32. 被引量:9
-
3郑继有,董合忠.提高北方棉区棉花单产的技术途径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1994,26(3):4-6. 被引量:2
-
4杨峰,王阶祥,李卫华,胡新燕,张正敏.加快抗虫棉推广应用的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05,33(5):12-14. 被引量:2
-
5高新康,胡洁.机采棉:降低棉花生产成本的现实选择——新疆兵团机采棉推广现状及对策研究[J].调研世界,2006(6):28-30. 被引量:13
-
6王莉,杜珉.中美棉花生产成本比较分析[J].农业展望,2006,2(7):12-13. 被引量:22
-
7谢建华,夏文省.推广节本增效技术 提高棉花竞争能力[J].中国棉花,2007,34(1):2-5. 被引量:4
-
8王书平,王洪信,崔红亮.化控技术在棉花栽培中的应用[J].种子科技,2007,25(2):67-67. 被引量:8
-
9任军,阎晓艳.我国化肥的施用现状及发展趋势[J].吉林农业科学,1997,22(1):64-67. 被引量:17
-
10毛景英,闫振领.棉花生长调节剂调控原理与实用技术[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
-
1魏毅,金高峰.江西生态农业的主要成效及若干对策建议[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2):45-47.
-
2刘伟明.对甘薯产业化开发若干问题的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2005,33(11):2215-2216. 被引量:14
-
3方亮.太湖县森林主要病虫害现状及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3):153-153.
-
4高福新,吴耿明.昌吉州残膜污染情况分析及对策[J].新疆农机化,2006(5):13-14. 被引量:4
-
5中国有机茶发展动态与若干对策[J].中国茶叶,2009,31(4):43-43.
-
6吴志丹,翁伯琦.中国有机茶发展动态与若干对策[J].中国农学通报,2009,25(2):246-249. 被引量:22
-
7常庆禄,赵洪涛,杨新敏.平顶山市恢复生物多样性的对策[J].中国城市林业,2006,4(4):47-49. 被引量:1
-
8郝艳玲.农作物良种推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致富向导,2014(21):36-36.
-
9王春裕,王汝镛.中国东北西部地区土壤盐渍化演变及其防治的若干对策[J].生态学杂志,1996,15(2):44-48. 被引量:15
-
10张红帅,伍学兵,钱祖坤,周齐志,刘兴鑫,张廷艳,权晓霞,佘克均.山区烟叶生产减工降本研究——以湖北省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4,42(28):10026-10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