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国城市金融》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2期38-41,共4页
China Urban Finance
同被引文献14
-
1阙方平.我国信贷市场:信息不对称及其对策研究[J].武汉金融,1999(10):14-16. 被引量:2
-
2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
3李欣欣.从东亚金融危机看我国的金融隐患——对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资产运营现状的分析[J].改革,1998(3):37-39. 被引量:9
-
4李延喜.银行贷款风险管理中防范道德风险的激励模型[J].管理科学学报,1999,2(2):62-65. 被引量:10
-
5何萍,何浩.我国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资产运营现状分析[J].国际经贸探索,1999,15(3):28-31. 被引量:1
-
6江世银.论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消费信贷市场[J].经济研究,2000,35(6):19-26. 被引量:74
-
7朱峰.对剥离不良资产后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发展定位的思考[J].福建金融,2000(3):9-11. 被引量:1
-
8戴根有.积极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商业银行助学贷款途径[J].中国高等教育,2000(23):7-9. 被引量:15
-
9阙方平.中国银企金融交易:信息不对称及其对策研究[J].经济评论,2000(1):64-67. 被引量:15
-
10阎小波.我国信贷市场逆向选择风险研究[J].预测,2000,19(3):45-48. 被引量:13
二级引证文献25
-
1余保福.关联企业制度与银行信贷风险的控制和监管[J].金融论坛,2004,9(10):41-45. 被引量:16
-
2石星宇.信息不对称下银行贷款合同分析——兼论中小企业贷款问题[J].常州工学院学报,2004,17(3):19-22. 被引量:1
-
3张勋民.信贷配给:从理论模型到中国实际[J].价值工程,2004,23(6):113-116. 被引量:4
-
4朱海燕,王苗苗.从博弈论视角看商业银行在房地产业贷款中的风险[J].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05(4):17-20. 被引量:4
-
5夏彩玲,姜艳波.脑血管病康复期护理体会[J].哈尔滨医药,2005,25(5):68-69.
-
6朱海燕,王苗苗.浅析商业银行在房地产泡沫中的风险——一个博弈论的视角[J].山东经济,2006,22(1):51-54. 被引量:4
-
7杜荣耀,赵旭.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博弈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137-138. 被引量:2
-
8徐菲菲.信息不对称与银行信贷风险的防范[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6(5):90-92. 被引量:5
-
9罗永国,欧阳斌,符嘉西.贵州省信贷配给问题研究[J].西南金融,2006(6):25-27.
-
10毛锦,肖泉,蔡淑琴.基于信息不对称的银行贷款合约分析与设计[J].金融研究,2006(10):126-133. 被引量:4
-
12002年以来主要货币信贷政策措施回顾[J].中国产业经济动态,2003(10):1-5.
-
2林丛.必须认真对待逾期货款[J].中国投资管理,1989(7):40-42.
-
3万仁义,张辅明.推行贷款包收责任制 化解金融风险创新路[J].金融经济,1997,0(9):42-43.
-
4吕润,张磊.论杠杆融资在全球的发展及其特点[J].北方经贸,2002(12):79-80.
-
5刘志平.农户联保贷款亟需改进完善[J].银行家,2011(3):105-107. 被引量:1
-
6刘应鹏.贷款五级分类中的问题[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2(11):56-57.
-
7孙烨,田艳芬,齐萍茹,运巍.国际银团贷款比较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J].吉林金融研究,2006(10):43-45.
-
8蔡宪成.努力做好农业政策性金融工作 促进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健康发展[J].金融纵横,1996,0(3):7-8.
-
9郑大新,左绍河.应加强预收货款数据真实性的管理[J].中国外汇,2006(10):70-71.
-
10岳信君.分析当前银行货款管理中存在的几个问题[J].行政法制,2002(5):46-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