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孔雀东南飞》的悲剧与父系社会家庭结构形式的瓦解
被引量:
17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一《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诗歌中表现家庭婚姻悲剧的名作。关于这个悲剧产生的原因,《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卷《孔雀东南飞》条目中作了如下阐述:它通过焦仲卿,刘兰芝这对恩爱夫妻的悲剧遭遇,控诉了封建礼教的束缚、家长统治和门第观念的罪恶,表达了青年男女要求婚姻爱情幸福的合理愿望。
作者
汤斌
机构地区
西北师范大学中文系
出处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6期48-55,共8页
关键词
《孔雀东南飞》
婚姻悲剧
父系社会
家庭
中国大百科全书
构形
古代诗歌
中国文学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42
引证文献
17
二级引证文献
26
同被引文献
142
1
王焕镳.
试释《孔雀东南飞》中“媒人去数日”一节[J]
.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62,4(2):92-92.
被引量:1
2
苏向丽.
《孔雀东南飞》悲剧根源探究[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5(S1):135-137.
被引量:6
3
毛志伟.
论《孔雀东南飞》的叙事特色[J]
.时代文学,2008(2):82-83.
被引量:2
4
魏鸿雁.
《焦仲卿妻》与汉乐府诗女性形象辨析[J]
.美与时代(美学)(下),2005(7):72-74.
被引量:1
5
王亚林.
传统文化视野中的悲剧《孔雀东南飞》[J]
.社科纵横,2004,19(1):85-86.
被引量:3
6
彭金海.
《孔雀东南飞》反封建意识的三个层次及其文化背景[J]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9(S1):272-273.
被引量:1
7
吴海勇.
主题学研究的重要收获─—评王立《中国古代复仇文学主题》[J]
.广东社会科学,1999(3):158-159.
被引量:1
8
杨宁宁.
《孔雀东南飞》婚姻悲剧原因探析[J]
.思想战线,1998,24(2):34-36.
被引量:7
9
刘再复.
文学研究思维空间的拓展[J]
.文艺研究,1985(4):134-135.
被引量:41
10
刘再复.
论人物性格的二重组合原理[J]
.文学评论,1984(3):24-40.
被引量:50
引证文献
17
1
蒋仁娥.
父系家庭结构对刘兰芝婚变的影响[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5(z1):175-177.
2
李义海.
就社会角色谈《孔雀东南飞》的焦母遣妇[J]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3,12(8):25-28.
被引量:1
3
王立.
文学主题学贯彻于古代文学教学的尝试[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24(9):144-145.
被引量:4
4
刘智跃.
精神分析与新时期文学心理批评[J]
.当代文坛,2008(6):51-54.
被引量:1
5
李义海.
《孔雀东南飞》“焦母恋子说”的文献学检讨——兼谈对以理论裁剪实际的治学方式的反思[J]
.江汉论坛,2008(12):115-117.
被引量:5
6
朱丹阳,王琼辉.
论“纨绔子弟”对《孔雀东南飞》悲剧的促成[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8(2):184-187.
被引量:1
7
沈素芬.
近五十年《焦仲卿妻》反封建思想研究综述[J]
.课程教育研究,2012(20):16-17.
8
金业焱.
《孔雀东南飞》研究综述与教学建议[J]
.中学语文教学,2014(10):62-67.
被引量:1
9
李娜.
《孔雀东南飞》悲剧原因新探[J]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5,33(1):85-87.
被引量:2
10
陈永娥.
兰芝悲剧根源叩问[J]
.社会科学论坛,2016(2):59-65.
二级引证文献
26
1
曲杏春.
论《孔雀东南飞》悲剧探源研究的偏差[J]
.烟台职业学院学报,2003,9(3):13-15.
被引量:4
2
赵明正.
20世纪汉乐府研究述论(上)[J]
.甘肃社会科学,2005(2):60-63.
被引量:3
3
张应斌.
《孔雀东南飞》母题及动物原型[J]
.民族文学研究,2006,24(4):139-142.
被引量:5
4
陈国宇,刘果.
浅析《孔雀东南飞》的价值意义[J]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2007(11):110-111.
被引量:1
5
王长顺,李世忠,贺岩.
论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分体教学[J]
.商洛学院学报,2009,23(3):31-34.
6
王志清.
高校古代文学“三模式”教学体系的构建[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24(1):113-116.
被引量:1
7
毛国宁,刘静安.
也谈《孔雀东南飞》中的“焦母”寡居与否——读李义海《<孔雀东南飞>“焦母恋子说”的文献学检讨》一文之商榷[J]
.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2013(12):11-13.
8
李艳娇.
“孔雀东南飞”中“东南”之义辨析[J]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5(3):64-66.
9
孙少佩.
从“恋子情结”看《孔雀东南飞》与《儿子与情人》[J]
.大众文艺(学术版),2016(8):44-45.
10
田野.
论《孔雀东南飞》的悲剧性冲突及现代启示[J]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8,38(1):45-46.
被引量:1
1
王惠.
谁是最可怜的人——从女性主义角度重读《俄狄浦斯王》[J]
.科技创新导报,2009,6(20):195-195.
被引量:2
2
孙建峰.
婚姻有未来吗?[J]
.世界博览,2014(12):85-85.
3
张骏.
何谓“中国文学”[J]
.天涯,2010(3):206-207.
4
翟传增.
妇女解放的漫漫征途——张洁的女性文学创作[J]
.当代文坛,2001(2):20-23.
5
萧一郎.
人间夫妻的对视与嚷嚷[J]
.辽河,2011(12):65-66.
6
朴三洙.
论王维诗中的同病相怜之情[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1):36-39.
7
戴志钧.
共同悲剧命运 异代相连高峰——屈原之与司马迁论略(之三)[J]
.学术交流,2000(1):115-121.
8
孔凡礼.
赵令畤的生年[J]
.文学遗产,1994(5):33-33.
被引量:4
9
姚辛.
“武汉左联”质疑[J]
.鲁迅研究月刊,1990(5):57-58.
10
颜长珂.
一个承先启后的努力——读《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卷[J]
.文艺研究,1983(4):141-144.
被引量:1
文学遗产
1989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