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开天诗人对杜诗接受问题考论 被引量:4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唐开元、天宝年间是中国古典诗歌创作的"盛唐之盛"(明·高棅《唐诗品汇·总叙》),又是杜甫创作的发轫期。但学界论述杜甫在盛唐诗坛的地位时,或牵合杜诗与盛唐诗风,对盛唐诗人接受、评赏杜诗的情况语焉不详;或仅据杜甫自期之辞认为他在开元、天宝中已"声名颇挺出",受到时人的普遍称许,进而肯定杜甫在盛唐诗坛的崇高地位,却都忽视了开天诗人对杜诗的接受问题。笔者认为,要考察杜甫与盛唐诗坛的关系,不能无视杜甫在当时的影响,而所谓影响,又是给予者(杜诗)和接受者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试结合杜甫在开天中的创作情况和盛唐诗坛的创作风尚、审美趣味,对开天诗人对杜甫诗作的接受情况作一综合考察。
作者 杜晓勤
出处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65-73,共9页
  • 相关文献

同被引文献62

  • 1陈新璋.从接受美学看苏轼对韩愈诗歌的评价[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2):51-57. 被引量:3
  • 2张昌余.从中日两组渔父词看文学的传播因素——试论张志和与嵯峨天皇的《渔歌子》[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19(6):25-29. 被引量:1
  • 3陈良运.回归诗学本体的杜诗观照——许总《杜诗学发微》试评[J].文学评论,1990(3):150-153. 被引量:1
  • 4骆祥发.初唐四杰年谱摘要[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15(3):72-78. 被引量:1
  • 5伏涤修.李白诗受后世诗评家贬抑冷落原因探论[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118-122. 被引量:7
  • 6苏辙《诗病五事》中云:"李白诗类其为人,骏发豪放,华而不实,好事喜名,不知义理之所在也.语用兵,则先登陷阵,不以为难;语游侠,则白昼杀人,不以为非.此岂其诚能也哉?白始以诗酒奉事明皇,遇谗而去,所至不改其旧.永王将窃据江淮,白起而从之不疑,遂以放死.今观其诗固然.唐诗人李杜称首,今其诗皆在,杜甫有好义之心,白所不及也.汉高帝归丰沛作歌曰:‘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高帝岂以文字高世者哉?帝王之度固然,发于其中而不自知也.白诗反之曰:‘但歌大风云飞扬,安用猛土守四方?'其不知理如此!老杜赠白诗,有‘细论文'之句,谓此类也哉?"苏辙认为李白不及杜甫的根本原因,是人品和思想境界的高下.与传为王安石所言的"识见污下"之论相似."不知义理"之论,正是宋代抑李的典型论调.
  • 7事见孟棨词《本事诗@高逸》.
  • 8谷口洋,稀代麻也子,永田知之,内山精也,上回望編集.《中国文学研究文献要古典文学1978-2007》.东京:日外アソシエーツ株式会社,2008.
  • 9王壬丘.《湘绮楼论唐诗》,《国粹学报》1906年第6期.
  • 10铃木虎雄.《中国诗论史》,许总,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第2页.

引证文献4

二级引证文献8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