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料·视角·方法──关于二十世纪唐代文学研究的对话
被引量:10
出处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1-15,共15页
同被引文献63
-
1启功.中国古代诗与书、书与画、 画与诗之关系例说[J].文艺研究,1999(3):207-211. 被引量:8
-
2胡明.关于唐诗──兼谈近百年来的唐诗研究[J].文学评论,1999(2):41-60. 被引量:32
-
3彭会资.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国际学术研讨会暨第10届年会综述[J].文艺理论研究,1998(2):85-95. 被引量:3
-
4佟培基.近三百年《全唐诗》的整理与研究[J].文献,1998(3):17-28. 被引量:5
-
5罗宗强,邓国光.近百年中国古代文论之研究[J].文学评论,1997(2):9-22. 被引量:22
-
6袁行霈.关于文学史几个理论问题的思考——新编《中国文学史》总绪论[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34(5):57-68. 被引量:14
-
7李建中.文学史方法的历史与新方法的诞生[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18(3):37-43. 被引量:1
-
8程千帆,巩本栋.关于学术研究的目的、方法及其它[J].文艺理论研究,1995(3):2-6. 被引量:4
-
9刘文斌.扩大视野,更新观念,进一步提高古代文论研究的质量——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国际学术会议讨论综述[J].文艺理论研究,1993(6):85-89. 被引量:4
-
10刘石.实学研究与文化探索──傅璇琮先生的学术思想[J].文学评论,1996(6):142-149. 被引量:3
引证文献10
-
1陈友冰.关于古典文学学科体系的思考[J].江淮论坛,2002(3):83-90.
-
2吴怀东.学术理性与文学精神的会通——试述傅璇琮先生学术实践的重要特征[J].中国文化研究,2002(4):153-160.
-
3刘伟.生命之美——唐代文学特质新范式刍议[J].长春大学学报,2012,22(1):43-46.
-
4杨万里.古代文学与艺术交叉研究空间的再拓展[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6(5):1-6. 被引量:1
-
5胡大雷.建构古典诗歌流派的研究范式——读张震英教授《诗意的凝聚:姚贾诗派研究》[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6(3):185-188.
-
6王永波,黄芸珠.唐五代别集的文献整理与研究概观[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2,17(3):50-55.
-
7郭丽.今后十年唐文学的研究走向——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第十五届年会暨唐代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圆桌沙龙述论[J].文学与文化,2011(2):130-136.
-
8刘志强.董乃斌先生学术生涯六十载:渊源脉络、理论特征与治学品格[J].名作欣赏(鉴赏版)(上旬),2022(3):13-19.
-
9王永波,黄芸珠.唐五代别集的文献整理与研究概观[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3(1):23-30. 被引量:1
-
10陈友冰.关于建立中国古代文学学科体系的若干思考[J].殷都学刊,2003,24(3):54-63.
-
1郭韶明.你"坐"到位了吗[J].女性天地,2014(6):35-36.
-
2阎晶明.怎一个“乱”字了得[J].文学自由谈,1999,0(2):101-102.
-
3孙临清.书生本色自始终——读王充闾诗词浅识[J].中华诗词,2012(10):58-61.
-
4编后记[J].时代文学(上半月),2015,0(1):130-131.
-
5卷首语[J].西湖,2006,0(10):1-1.
-
6赵威.名片与墓碑[J].杂文月刊,2016,0(5):54-54.
-
7吴苾雯.不好意思,我是研究生[J].东西南北(大学生版),2006,0(4):12-13.
-
8葛胜华.“副科级”的文学大师[J].廉政瞭望,2003(7):38-39.
-
9乡下需要你[J].今古传奇(故事版),2007,0(6):21-21.
-
10陈永奋.原谅我的功利[J].新一代,201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