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被引文献19
-
1徐滨士,刘世参,史佩京.推进再制造工程管理,促进循环经济发展[J].管理学报,2004,1(1):28-31. 被引量:32
-
2张琦伟.我国制造型企业逆向物流的回收渠道初探[J].经济师,2004(8):155-155. 被引量:11
-
3明轩.向循环型社会发展——日本汽车再循环法千2005年元旦实施[J].汽车与配件,2004(50):27-30. 被引量:1
-
4日本《汽车回收法》开始实施[J].有色金属再生与利用,2005(1):7-7. 被引量:1
-
5刘林森.德国强制回收汽车[J].中国经济周刊,2005(15):39-39. 被引量:6
-
6程津.日本报废汽车回收产业的发展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06,24(7):41-43. 被引量:1
-
7贺群.美国报废汽车回收启示录[J].汽车与安全,2006(8):64-65. 被引量:6
-
8侯华亮.日本报废汽车回收利用体系及特点分析[J].轻型汽车技术,2006(12):66-67. 被引量:5
-
9李名林.美国报废汽车回收利用体系探索[J].汽车工业研究,2007(2):45-48. 被引量:22
-
10陈海威.再制造产业:概念、问题与发展对策[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7,27(6):57-60. 被引量:19
二级引证文献5
-
1刘向阳.湖南再制造产业发展问题与对策分析[J].企业家天地(中旬刊),2012(11):13-14. 被引量:1
-
2朱庆华,周珊珊.基于政府价格补贴的汽车零部件制造商与再制造商的竞争分析[J].系统管理学报,2014,23(3):367-373. 被引量:23
-
3朱宁.加快发展再制造产业 助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以浙江省为例[J].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14,7(9):21-24. 被引量:1
-
4窦衍平,付博,肖新.滁州市报废汽车循环经济产业园的发展模式探讨[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5,29(6):124-128.
-
5马翔,杨阳,徐作圣,唐德龙,丁堃.“工业4.0”跨国政策比较研究——以中美德日为例[J].科技管理研究,2019,39(16):27-36. 被引量:5
-
1赵静,周根贵.基于WITNESS的汽车制造业逆向物流的仿真研究[J].经济论坛,2008(22):74-77.
-
2倪霖,刘琳.基于遗传神经网络的汽车回收逆向物流综合评价[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1,28(8):2865-2867. 被引量:7
-
3程淑平,汪宁宁,王亚.绿色营销与逆向物流在汽车供应链的优化整合——以安徽汽车业为例[J].中国集体经济,2009,0(8S):127-128.
-
4刘湘婷,钱晓英.汽车回收产业逆向物流系统研究[J].企业家天地(下旬刊),2007(7):42-44. 被引量:3
-
5严格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资格认证[J].中国金属通报,1999,0(18):3-3.
-
6张吾愚.湖南省报废汽车回收行业协会三届一次会议在长沙举行[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05(9):3-3.
-
7陈凤山.车库停车遭遇“没顶之灾”,拷问物业信任度[J].社区,2012(27):23-24.
-
8张先文.加强管理 规范经营 建规模 上水平——学习贯彻国务院307号令的体会与做法[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01,19(11):31-32.
-
9王文良.国家2006年汽车报废补贴公布[J].有色金属再生与利用,2006(6):6-6.
-
10赵建国,张毅勇.济宁市物资资源再生行业协会成立暨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召开[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07,2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