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嵌入乡村日常生活探析——以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土地改革为考察对象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新中国成立初期,土改意味着"翻身",对于农民而言其最直接的表征就是土地回到老家。其实,党和新政权更为注重的是农民心理上发生根本性转变,试图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嵌入农民的头脑,通过动员农民进行"诉苦",激发农民的阶级观念与国家意识。出于对党和新政权的情感认同,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观念与国家意识为农民所接受与认同,党和新政权树立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乡村日常生活中的主导地位。
作者
朱斌
机构地区
华南农业大学思政部
出处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1-24,共4页
Academic Forum
关键词
新中国成立初期
土地改革
诉苦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
日常生活
分类号
D422.9 [政治法律—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3
参考文献
14
共引文献
1037
同被引文献
73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13
参考文献
14
1
村田忠禧.
从《人民日报》元旦社论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J]
.中共党史研究,2002(3):78-84.
被引量:25
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3
韩丁.翻身中国一个村庄的革命纪实[M].韩惊,等,译.邱应觉,校.北京:北京出版社,1980:前言.
4
雁军.一个新型的农村--翟城[N].人民日报,1950-04-28.
5
萧乾.从李嫒母电的一生看湖南农民的翻身[N].人民日报,1951-03-30.
6
徐勇.
“行政下乡”:动员、任务与命令——现代国家向乡土社会渗透的行政机制[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46(5):2-9.
被引量:165
7
章正发.分了田不干革命是不对的[N].新湖南报,1951-07-18(2).
8
王沪宁.当代中国村落家族文化--对中国社会现代化的一项探索[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
9
郭于华,孙立平.
诉苦:一种农民国家观念形成的中介机制[J]
.中国学术,2002,3(4):130-157.
被引量:125
10
彭正德.
土改中的诉苦:农民政治认同形成的一种心理机制——以湖南省醴陵县为个案[J]
.中共党史研究,2009(6):112-120.
被引量:38
二级参考文献
33
1
村田忠禧,张会才.
通过对字词使用的计量分析研究中共党史─—以政治报告为素材[J]
.中共党史研究,1999(4):79-84.
被引量:22
2
王琳.
苦难的变迁——红色经典文学中的诉苦运动[J]
.文史哲,2007(4):111-119.
被引量:3
3
郭于华,孙立平.《诉苦:一种农民国家观念形成的中介机制》,《当代中国农村的社会生活》,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
4
方慧容.《"无事件境"与生活世界中的"真实"--西村农民土地改革时期社会生活的记忆》(杨念群编.《空间·记忆·社会转型--"新社会史"论文精选集》,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
5
[美]杜赞奇著,王福明译.《文化、权力与国家:1900--1942年的华北农村》,江苏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233-237页.
6
郭于华和孙立平.《诉苦:一种国家观念形成的中介机制》.《当代中国农村的社会生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7
郭金华.《有差异的诉苦与土改目标的实现--作为一种社会主义运作机制的公共表达》.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学位论文.
8
《陈琪同志在第二批土改扩干会议上对第一批土改工作的总结报告》,醴陵市档案史志局4-2-40.
9
《第十一区第二批土改工作总结》,醴陵市档案史志局4-2-38.
10
《醴陵县第二区第二期土改工作总结》,醴陵市档案史志局4-2-4.
共引文献
1037
1
王鸿铭.
“工作组”模式: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中国经验[J]
.学术月刊,2021(3):85-98.
被引量:10
2
张伟.
民主建政:1949—1952年党在新疆牧区的政治实践[J]
.新疆地方志,2021(1):41-46.
3
范虹珏,沈费伟.
基层政府治理的有效性评价:理论框架与案例检验——以江苏省常州市尧塘街道的治理为例[J]
.前沿,2021(1):55-62.
4
黄巧婷.
福建中央苏区医疗卫生制度建设对革命动员的影响[J]
.福建史志,2023(3):21-29.
5
杨晓婷.
以教育促发展:劳动教育推动新中国国家建设的现实路径[J]
.复旦政治学评论,2021(1):176-202.
6
褚刚.
政治动员与土地产权观念——理解中国农村土地的集体化进程[J]
.复旦政治学评论,2021(1):142-175.
被引量:1
7
徐俊强.
监察下乡:基层精准监察的路径选择[J]
.法大研究生,2023(2):251-268.
8
刘昂.
中国乡村治理的伦理审视[J]
.道德与文明,2021(1):137-144.
被引量:5
9
陈景云,黄哲晗.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政策表达及策略变迁——基于“厕所革命”的中央文件(1949~2020年)分析[J]
.国家治理与公共安全评论,2021(2):117-137.
10
杜何琪.
“代理人”的代理人:新乡贤的兴起、组织与功能——基于国家政权建设的视角[J]
.复旦政治学评论,2020(1):149-172.
同被引文献
73
1
范兴旺.
新中国三次农民扫盲运动及其历史意义(1949—1960)[J]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21(11):64-73.
被引量:6
2
王志强,张露丹.
新中国成立初期扫盲运动与新社会价值观塑造——以“识字课本”为中心的考察[J]
.思想理论战线,2022(5):103-110.
被引量:2
3
韩庆祥,陈远章.
马克思主义“三化”与话语权问题[J]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44(2):5-13.
被引量:15
4
王炎.
试论建国初期政治社会化的初步尝试与历史经验[J]
.教学与研究,2004(9):59-64.
被引量:13
5
杨奎松.
新中国“镇压反革命”运动研究[J]
.史学月刊,2006(1):45-61.
被引量:20
6
道格拉斯.凯尔纳,雷保蕊.
文化马克思主义和现代文化研究[J]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6,7(5):80-85.
被引量:14
7
张星星.
新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基本确立[J]
.当代中国史研究,2007,14(1):28-33.
被引量:5
8
郭灵凤.
欧盟文化政策与文化治理[J]
.欧洲研究,2007,25(2):64-76.
被引量:70
9
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0
金观涛.儒家文化的深层结构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影响[J].新观察文摘,1988,(9).
引证文献
3
1
朱庆跃.
建国初党对旧意识形态的改造及其借鉴价值[J]
.江淮论坛,2016(4):73-77.
被引量:2
2
梁大伟,王倬.
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生活化的研究现状与展望(1949—1956)[J]
.中共桂林市委党校学报,2024,24(3):1-9.
3
李世敏.
新中国文化治理的结构转型[J]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5,17(6):38-42.
被引量:11
二级引证文献
13
1
刘彦武.
回顾与展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文化研究的治理转向[J]
.学习与实践,2021(2):122-131.
被引量:3
2
郝淑芹,杨玉强.
近年来国家文化治理研究述论[J]
.理论导刊,2018(2):92-98.
被引量:8
3
朱锦程.
文化治理视域下江苏文化产业治理模式创新研究[J]
.中国文化产业评论,2017,24(1):82-92.
被引量:1
4
王海燕.
文化治理现代化:必要性、障碍点、突破口[J]
.梧州学院学报,2018,28(5):59-63.
5
朱庆跃.
新中国成立初期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群体对自由主义的批判及其特征——以胡适思想批判为例[J]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0(6):27-33.
6
赵迪.
文化社会学视域下东北边疆文化价值重构机制初探[J]
.边疆经济与文化,2019,0(10):48-51.
7
袁君刚,李佳琦.
走向文化治理:乡村治理的新转向[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0(3):42-49.
被引量:24
8
潘剑瑛.
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建设的基本逻辑及历史经验[J]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22(2):18-22.
9
宋道雷.
从城市生产到文化治理:中国城市文化建设实践的历史、现实和机制研究[J]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6):34-42.
被引量:11
10
傅才武,秦然然.
中国文化治理:历史进程与演进逻辑[J]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50(3):11-22.
被引量:18
1
陈建宁.
邓小平理论的精髓——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J]
.泉州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17(1):1-3.
2
李绍德.
论毛泽东的人民观[J]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3,5(6):23-24.
3
徐章燕.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中的人文渗透[J]
.消费导刊,2009,0(11):173-173.
4
温新阶.
回老家看雪(外一篇)[J]
.中文自修,2009(12):51-53.
5
王红星.
邓小平对构建新时期国家意识形态理论的贡献[J]
.前沿,2008(8):19-22.
被引量:1
6
李寿军.
试论邓小平对建构新时期国家意识形态理论的贡献[J]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6(4):81-84.
被引量:4
7
梁小军.
调查研究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的价值与启示——以中央苏区为考察对象[J]
.前沿,2013(17):21-23.
被引量:4
8
张德明,刘微.
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共产主义思想及其当代意义[J]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4(2):23-27.
被引量:1
9
董来民.
论邓小平对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阶级分析[J]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12(3):46-48.
10
卞妍.
“论文论武,邓小平都是一把好手”——记毛泽东与梁漱溟的一次谈话[J]
.党史纵横,1998(7):26-26.
学术论坛
2013年 第1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