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主体性"是哲学中一个十分重大的课题。在近代哲学中,"主体"一度被视为哲学的理论基点和逻辑出发点,以此为根据,建立起近代"主体形而上学"的大厦,并在德国古典哲学中达到高峰。现当代哲学围绕近代主体性哲学将主体"实体"化的倾向展开批判,其中包括马克思。但马克思并不认为这种批判要走向"主体之死",他将主体定位于现实的人,要求自觉区分"认知主体"和"价值主体",并指出"价值主体"应涵盖人的"目的性"和"责任性",是主体性不可消除的重要向度。在当代语境,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价值主体"的思想,就在于让作为主体的人获得"有尊严的幸福生活"。
出处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5-28,共4页
Academic Forum
基金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及其当代实践意义研究"(2012BKS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