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诱导缓解后治疗对长生存的影响
出处
《兰州医学院学报》
2000年第3期39-40,共2页
Journal of Lanzhou Medical College
参考文献4
1 Sun Guanlin,Zhou Rongfu,Wu Wen,et al(The National Cooperarive Group of Leukemia Treatment with ATRA, 200025).481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完全缓解后随访报告[J] .中华血液学杂志,1994,15(8):411-413. 被引量:24
2 程冬梅,王辨明,李崇渔,陈燕,邹萍,李守新.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免疫球蛋白和T细胞受体基因重排的研究及其意义[J] .临床血液学杂志,1997,10(3):98-101. 被引量:8
3 张乾勇,糜漫天,郎海滨,韦娜,杨志祥.维甲酸诱导HL-60细胞分化中对细胞周期素依赖性激酶活性的影响[J] .中华血液学杂志,1999,20(2):85-87. 被引量:10
4 刘艳荣,付家瑜,常艳,乐晓峰,薛文韬,喻新建,郭乃榄,陆道培,陈珊珊.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基因分析[J] .中华血液学杂志,1997,18(8):400-402. 被引量:3
二级参考文献6
1 张乾勇 糜漫天 等.视黄酸及芳维甲对HL-60细胞细胞周期素及其相关激酶p34^cdk2蛋白表达的影响[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1997,19:15-17.
2 卞寿庚,中华血液学杂志,1993年,14卷,59页
3 孙关林,中华肿瘤杂志,1993年,15卷,125页
4 陆道培,白血病治疗学,1992年
5 乐晓峰,中华血液学杂志,1994年,15卷,57页
6 张乾勇,第三军医大学学报,1997年,19卷,15页
共引文献41
1 徐浩,张晓玲,程月新,陈天荣.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缓解后治疗的随访观察[J] .临床医药实践,2004,13(10):730-731. 被引量:1
2 黄明,时新颖.长期生存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复发病例PML/RARα融合基因的变化及意义[J] .临床血液学杂志,2004,17(6):353-354. 被引量:4
3 李光霞.儿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2例分析[J]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4,4(3):453-454.
4 傅宏亮,吴靖川,李佳宁,杨念钦,杜学亮.全反式维甲酸对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的影响[J]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2005,25(6):569-571.
5 时新颖,潘登,郑顶运,黄明.复方青黛、ATRA与化疗交替治疗缓解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J] .蚌埠医学院学报,2005,30(4):317-318. 被引量:3
6 黄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临床特点及生存相关因素分析[J] .中国基层医药,2005,12(7):792-794.
7 高雁群,路平.缓解后应用砷剂及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疗效观察[J]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6(12):2285-2286. 被引量:1
8 屈庆梅,牟焕臣,徐迎春.三氧化二砷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疗效观察[J] .中国民康医学,2006,18(12):423-423. 被引量:1
9 成玉斌,黄世林,向阳,陈楠楠,孙锋.应用诱导缓解及干细胞疗法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治疗策略特点[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11(33):6681-6687.
10 江文华,陈莉莉,王友群,唐小万.维甲酸联合三氧化二砷治疗初发APL的临床疗效观察[J]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21):3200-3201.
1 马向娟,任汉云,岑溪南,邱志祥,王文生,欧晋平,王颖,许蔚林,李渊,王茫桔,王莉红,董玉君,尹玥,梁赜隐.化疗、全反式维甲酸联合砷剂序贯治疗成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疗效分析[J] .中华血液学杂志,2010,31(5):328-332. 被引量:31
2 周蕾,张晓东,郭小琴,刘静如,李亚雄,张华南,腾果.维甲酸、三氧化二砷双诱导及联合化疗序贯治疗初治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J] .中国医刊,2012,47(8):54-56. 被引量:2
3 徐斌,高清平,姚春.成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治疗方案与疗效分析[J] .临床血液学杂志,2008,21(6):572-574. 被引量:11
4 李原,王菊香,周海霞,钱江潮,方希敏,曾炜炜,徐霞.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凝血功能变化与左旋门冬酰胺酶的关系[J] .华西医学,2008,23(1):119-120. 被引量:2
5 王学文.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研究进展[J] .医学研究生学报,1994,7(1):84-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