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89-90,32,共3页
Chinese Journal of Zoonoses
参考文献16
-
1吴系科.几个迫切需要解决的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病学问题[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1997,18(5):303-305. 被引量:10
-
2宋干.中国流行性出血热疫情的演变及发展趋势[J].疾病监测,1993,8(1):16-20. 被引量:14
-
3宋干.流行性出血热防治手册(第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
-
4二十九个省、市、自治区卫生防站协作组.中国流行性出血热地理流行病学研究[M].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1990..
-
5张云,陶开华,赵学忠,吴光华,姜克俭.流行性出血热传播途径的研究[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1994,28(3):132-135. 被引量:22
-
6陈化新,叶克龙,张家驹,罗兆庄,胡美娇,张遵宝,赵铁镪,夏建华,姜克俭,朱风才,龙清忠,宋干,刘文雪,朱智勇,王华,童政,吴扬生,俞永新,周燕平,李伟,张平均,王福兴.中国肾综合征出血热疫苗近期流行病学效果观察[J].中国公共卫生学报,1996,15(3):129-133. 被引量:12
-
7杭长寿.肾综合征出血热研究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J].中国公共卫生,1997,13(2):74-75. 被引量:6
-
8俞永新 姚志慧.流行性出血热灭活疫苗研究进展报告.卫生部自然疫源性疾病专家咨询委员会资料汇编,第2辑(1994-1995)[M].,1996.77-82.
-
9罗兆庄,王以银,刘延芳,薛振亚,张大荣,俞正楚,丁一新,宋莉,马明英,刘红,洪承平,王心田.气溶胶在实验动物间传播流行性出血热的作用[J].安徽医学,1991,12(5):7-9. 被引量:10
-
10宋干,流行性出血热防治手册(第2版),1998年
二级参考文献21
-
1陈化新,王华,贾克丽,罗成旺,刘国敏,余陶,严玉辰.中国肾综合征出血热病人血清型研究[J].中国公共卫生学报,1995,14(5):257-260. 被引量:16
-
2吴光华,中华医学杂志,1992年,72卷,481页
-
3张云,中国公共卫生学报,1991年,10卷,317页
-
4张云,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1990年,4卷,451页
-
5张云,中国病毒学,1989年,76页
-
6张云,中国公共卫生学报,1989年,8卷,164页
-
7吴光华,中华流行病学杂志,1987年,6卷,332页
-
8张云,江苏医药,1986年,11卷,95页
-
9李法卿,流行病学杂志,1980年,1卷,230页
-
10Lee H W,J Infect Dis,1978年,173卷,208页
共引文献64
-
1卢玉川.天津市某区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因素研究[J].环境与健康杂志,2007,24(8):616-619. 被引量:1
-
2宁春英,贾艳合.我国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病学研究现状及几点建议[J].医学动物防制,2001,17(8):439-442. 被引量:1
-
3陈延平,杨晓娟,徐光华.中国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病学研究进展[J].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04,2(2):41-43.
-
4宋干.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病学研究与防治[J].中国公共卫生,2004,20(6):766-768. 被引量:16
-
5吴光华 ,姜志宽 ,丁凌云 ,王莉 .有关媒介昆虫几个问题的探讨[J].中华卫生杀虫药械,2004,10(5):273-276. 被引量:4
-
6闵振娥.流行性出血热早期中西药利尿排毒治疗体会[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02,2(4):21-21.
-
7吴光华.流行性出血热传播途径研究进展[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1995,16(3):171-174. 被引量:25
-
8张朝隆,张松乐.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气溶胶的物理稳定性实验研究[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1995,13(3):174-178.
-
9张朝隆,陈振生.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气溶胶的生物稳定性实验研究[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1995,13(3):169-173. 被引量:3
-
10吴光华.我国流行性出血热流行病学研究进展[J].人民军医,1995,38(5):40-42.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95
-
1邵柏,卜宏磊,黄佳礼,康增佐.山东省国境口岸鼠类专项调查结果分析[J].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2002,25(4):216-218. 被引量:8
-
2刘世荣,田华.医药行业宏观环境分析[J].求实,2004(S4):174-175. 被引量:3
-
3宋干.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病学研究与防治[J].中国公共卫生,2004,20(6):766-768. 被引量:16
-
4杨波.国外药企掀起中国研发热[J].医药世界,2004(11):28-29. 被引量:2
-
5宋干.中国流行性出血热疫情的演变及发展趋势[J].疾病监测,1993,8(1):16-20. 被引量:14
-
6朱曾惠.欧美生物技术发展概况——几篇来自英国的报道[J].国际化工信息,2004(11):7-10. 被引量:1
-
7王珑,刘艳.实验动物的运输[J].中国实验动物学杂志,1998,8(2):123-126. 被引量:1
-
8魏强.B病毒问题[J].中国实验动物学杂志,1996,6(3):171-173. 被引量:2
-
9万燕萍.成本管理在实验动物产业化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验动物学杂志,2001,11(2):100-102. 被引量:6
-
10彭红,李全录,高翀.农业系统实验动物使用中的生物安全控制[J].实验动物科学与管理,2005,22(1):33-34. 被引量:2
引证文献12
-
1宁春英,贾艳合.我国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病学研究现状及几点建议[J].医学动物防制,2001,17(8):439-442. 被引量:1
-
2姜法春,苏航,李正云.青岛市肾综合征出血热疫区鼠种构成及带病毒分析[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05,16(2):134-135. 被引量:7
-
3周标,陈坤,金祝平,葛忠良.金华市1997~2004年肾综合征出血热疫情分析[J].浙江预防医学,2005,17(7):14-14.
-
4姚昆,江佳富,张文义,赵秋敏,蒋西宁,左曙青,吴晓明,詹琳,褚宸一,张泮河,杨红,曹务春.我国东北部分地区宿主动物感染汉坦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07,2(1):1-3. 被引量:5
-
5卢胜明,赵德明.中国实验动物产业化发展现状及方向研究[J].实验动物科学,2008,25(4):33-44. 被引量:10
-
6姜光瑶,王琦,何学令,巫波,别明江,魏小庆.实验动物与公共卫生安全的思考[J].现代预防医学,2010,37(1):64-65. 被引量:5
-
7丁鲁民.上海口岸动物宿主携带汉坦病毒及其体表寄生虫监测[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11,22(4):395-398.
-
8陶元清,王忠东,范薇,李铮华.关注全球生物安全,加快实验动物标准化进程[J].青海医药杂志,2001,31(12):56-59. 被引量:3
-
9宋春英,贾艳合.我国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病学研究现状及几点建议[J].医学动物防制,2002,18(5):276-279.
-
10谭新,肖丹.陕西省户县2009-2012年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与宿主动物的关系[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14,25(4):320-322.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39
-
1张家林.2016—2019年安徽省鼠传疾病与鼠密度相关性分析[J].中华卫生杀虫药械,2023,29(1):34-36. 被引量:4
-
2张莹,刘晓倩,刘红,初秋,苏臣,史森,宋日哲.长春市家栖鼠传播肾综合征出血热调查[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06,17(2):118-119. 被引量:5
-
3李军延,卢选成.论生物安全实验室建设[J].疾病监测,2006,21(5):263-266. 被引量:5
-
4王岗.哈尔滨市阿城区肾综合征出血热疫区鼠种构成及带病毒率分析[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08,19(6):570-571.
-
5耿志宏.关于加强实验动物科学建设工作的探讨[J].实验动物科学,2009,26(1):26-31. 被引量:2
-
6贺争鸣,李根平.试论我国实验动物质量监测网络建设与发展策略[J].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2009(3):137-141. 被引量:6
-
7琚俊科,龚正达.我国小兽与自然疫源性疾病关系研究概况[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10,21(4):293-296. 被引量:34
-
8杨东萍.浅谈医学动物实验的管理改善[J].山东畜牧兽医,2011,32(3):50-50.
-
9顾东曙,汪亦男,顾为望.浅谈医学生的实验动物福利教育[J].中国实用医药,2011,6(26):258-259. 被引量:5
-
10李晓燕,卢选成,武桂珍.非人灵长类动物感染性实验生物风险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1,27(5):482-483. 被引量:3
-
1孙晓坤,穆长吉,高忠.流行性出血热的误诊原因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09,6(9):108-108.
-
2陈一东,李仲明,叶丰,周晓琳,冯芳.流行性出血热合并肝脏损害73例临床分析[J].临床误诊误治,2005,18(8):594-594. 被引量:8
-
3李天振,亓贯兴,朱兴雷.流行性出血热并发心律失常的发生机理及临床特点[J].山东医药,2003,43(29).
-
4吴光华.近年流行性出血热传播途径研究概况[J].中华卫生杀虫药械,2008,14(4):242-245. 被引量:6
-
5谭德明.肾综合征出血热的发病机制与治疗研究现状——感染性疾病(5)[J].新医学,2005,36(1):56-58. 被引量:10
-
6郭利彬.流行性出血热20例误诊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04,20(10):903-903. 被引量:2
-
7王欣,田秀满,张广杰,艾冬梅,张建,俞宏伟.流行性出血热四例误诊分析[J].临床误诊误治,2007,20(3):14-14. 被引量:1
-
8于朝霞,徐文伟.流行性出血热超声表现及临床意义的探讨[J].中华当代医学,2006,4(4):65-65.
-
9杨延梅,杜秀菊,徐永升,徐忠,马玉珍,刘大川.肾综合征出血热再感染一例[J].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2007,1(3):143-143.
-
10万方华,彭军泽.流行性出血热临床治疗进展[J].湖北预防医学杂志,2001,12(4):16-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