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讲座 第一讲:再生稻的生育特性与栽培原理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再生稻是水稻收割后,从稻桩上的休眠芽萌发出来的再生蘖,加以适当的培育而成。我国再生稻栽培有悠久的历史,早在一千多年前就已开始种植。解放以前,再生稻产量一直都很低。解放以后,全国的再生稻出现几起几落。80年代中期以来,由于杂交再生稻的出现,再生稻产量大幅度提高,显示出明显的优越性,从而面积逐年扩大,到1990年,再生稻面积已达600多万亩,展现了广阔的前景。
作者
唐祖荫
张征兰
机构地区
华中农业大学
出处
《耕作与栽培》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57-61,7,共6页
Tillage and Cultivation
关键词
再生稻
生育特性
栽培
分类号
S511.104 [农业科学—作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34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42
同被引文献
34
1
刘保国,张修清,王光明,万兆良,黄友钦,任昌福.
汕优63生长后期及其再生稻的光合产物分配规律研究[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15(5):378-381.
被引量:22
2
刘保国,王光明,张修清,万兆良,黄友钦,任昌福.
头季稻后期光合产物与再生稻生长发育的关系[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15(5):382-385.
被引量:35
3
张洪,陈国惠,刘仕琳,王贵学,任昌福,黄友钦.
四川省再生稻气候生态区划研究[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15(6):483-488.
被引量:10
4
张黎光,黎用朝.
插秧根数与留桩高度对中稻及其再生稻产量的影响[J]
.湖南农业科学,1994(2):21-22.
被引量:10
5
林瀚昕,张励志,南菊生,严根,刘学章.
再生稻的栽培技术及其问题分析[J]
.江西农业科技,1994(1):13-13.
被引量:4
6
王化新,李实蕡,陈翼伯,任光璪,张仲良.
水稻不同节位叶的光合强度和光合产物的运转与分配[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1989,7(3):142-145.
被引量:7
7
陈国惠,张洪,王贵学,任昌福,黄友钦,刘仕琳,庞江春.
云南省再生稻种植气候生态区划[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16(4):390-395.
被引量:6
8
施能浦.
杂交早稻—再生稻栽培特性与技术研究初报[J]
.再生稻,1994(1):10-14.
被引量:13
9
黄友钦,张洪松.
汕优63再生芽幼穗分化发育研究[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9,11(1):97-101.
被引量:16
10
黄友钦,张洪松.
汕优63生育中后期碳水化合物的转运及分布规律研究[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9,11(3):270-274.
被引量:12
引证文献
1
1
张桂莲,屠乃美.
再生稻研究现状与展望[J]
.作物研究,2001,15(3):64-69.
被引量:42
二级引证文献
42
1
叶云.
无为市再生稻生产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J]
.基层农技推广,2023(8):131-134.
被引量:4
2
叶云.
杂交早稻“一种双收”的意义及高产栽培技术[J]
.基层农技推广,2023(5):83-85.
被引量:2
3
阳作明,刘海隆,王玲.
光温变化对再生稻产量的影响研究[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7,15(1):87-90.
被引量:12
4
杨东,董瑞霞,张水金,谢鸿光,涂诗航,郑家团.
再生稻生产效益与栽培技术研究[J]
.江西农业学报,2007,19(9):28-30.
被引量:21
5
秦鹏,屠乃美.
再生稻源库特性研究现状与展望[J]
.作物研究,2004,18(S1):329-333.
被引量:5
6
刘祥臣,丰大清,乔利,张应香.
两优6326作再生稻在豫南稻区的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J]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9(2):7-9.
被引量:8
7
刘正辉,毕俊国,江德权,林赵淼,李侠,丁艳锋.
南方季节性干旱区再生稻降水资源高效利用研究[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1,29(6):25-30.
被引量:3
8
张水金,杨东,董瑞霞,黄庭旭.
尤溪县再生稻生产发展状况[J]
.福建稻麦科技,2012,30(1):81-83.
被引量:3
9
丰大清,刘祥臣,刘春增,卢兆成,王守刚,李本银.
豫南稻区再生稻气候适宜性分析与实践[J]
.山东农业科学,2012,44(7):41-44.
被引量:21
10
李道远,唐庚生,朱汝财,秦学毅,唐建淮.
栽培稻再生性遗传及育种技术探讨[J]
.南方农业学报,2012,43(9):1273-1276.
被引量:1
1
林洪顺.
再生稻超高产栽培技术[J]
.新农村(黑龙江),2012(7):176-176.
2
曾祥光.
黄淮地区棉麦两熟促早熟栽培原理与关键技术[J]
.河北农业生态,1994(2):36-38.
3
贺平,易明权,吕泽林.
杂交中稻稳促攻栽培原理及关键技术[J]
.耕作与栽培,1997,17(6):21-24.
被引量:7
4
李建广.
水稻高产高效栽培原理与技术[J]
.河北农业科学,1993(2):15-17.
被引量:2
5
任秀荣,许海涛,王友华,崔向华,黄兰英.
黄淮区夏大豆配套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
.作物杂志,2004(5):33-34.
被引量:12
6
曹德宾.
天麻栽培的原理及生产优势[J]
.科技致富向导,2000(12):37-37.
7
陈志生.
杂交再生稻的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技术[J]
.广西农业科学,1989,21(4):11-13.
被引量:8
8
苗昌泽.
杂交稻再生高产的关键措施[J]
.农村实用技术,2002(6):5-5.
9
吴德成,陈国梁,姜在田,叶兰,揭经伦,傅仲礼,朱秀皋.
杂交再生稻不同密度对产量的影响及其成因分析[J]
.作物研究,1994,8(4):17-18.
被引量:1
10
程建平.
水稻“一种两收”再生稻栽培技术[J]
.农家顾问,2015(11):40-41.
被引量:1
耕作与栽培
1991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