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民族危机下的救亡团体:新中国建设学会述论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新中国建设学会是九一八事变后,为挽救民族危机而成立的文化救亡团体。作为知识分子的自觉联盟,该团体有完备的组织机构,秉着求实精神,探求实现民族复兴的途径,是活跃在"九一八"后抗日救亡舞台上的一支重要力量,也是1930年代中国知识分子救亡努力的缩影。
作者
蒋红艳
机构地区
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湘南学院思政部
出处
《湖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51-254,共4页
Social Sciences in Hunan
关键词
新中国建设学会
民族复兴
性质
实践
分类号
K06 [历史地理—历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8
参考文献
18
共引文献
18
同被引文献
2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18
1
陈丽风,毛黎娟.《上海抗日救亡运动》,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70-99页.
2
《新中国建设学会略历》,上海档案馆藏.档案Q99-1-2.
3
金国珍.《国防计划与政治机构》,《复兴月刊》1933年第1期.
4
《本会纪要》,上海档案馆藏.档案Q99-1-9.
5
黄郛.复兴月刊发刊词.复兴月刊,1932,:1-5.
6
黄伯樵.《自觉!自给!自卫!自主!自存!》,《复兴月刊》1934年第9期.
7
新中国建设学会.《新中国建设学会总章》,1932年铅印本.1,1-2.
8
《新中国建设学会理事会会议录》,上海档案馆藏.档案Q99-1-6.
9
《新中国建设学会会员调查表》,上海档案馆藏.档案Q99-1-3,Q99-1-4.
10
许纪霖.《中国知识分子十论》[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81页.
二级参考文献
28
1
袁伟时.
告别中世纪的思想革命——新文化运动纵横谈[J]
.黄河,2000(4):98-120.
被引量:1
2
《文化偏至论》.见《鲁迅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下同)第1卷第58页.
3
[12]塞缪尔·亨廷顿.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华夏出版社,1988.
4
[美]林毓生.中国意识的危机--"五四"时期激烈的反传统主义[M].穆善培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6.
5
许纪霖.重建社会重心:近代中国的“知识人社会”[C].许纪霖.公共空间中的知识分子 凤凰传媒集团[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
6
刘烨.迈向现代国家--知识分子与近代中国国家建设:博士论文[D].复旦大学,2002.
7
任剑涛.政党、民族与国家--中国现代党化国家形态的历史-理论分析.清华法学,2005,:57-60.
8
[波兰]弗·兹纳涅茨基.知识人的社会角色[M].郏斌祥,译.上海:译林出版社,2001.
9
《现代精神传统》.69.
10
许纪霖.重建社会重心:近代中国的"知识人社会".《文汇报》,2007年4月25日第6版.
共引文献
18
1
李静,屠国元.
人格像似与镜像自我--苏曼殊译介拜伦的文学姻缘论[J]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6(6):157-160.
被引量:3
2
李欣然.
大学校长教育与政治的双重关怀及其困境——以蔡元培为中心的考察[J]
.高等教育研究,2015,36(6):91-95.
被引量:8
3
杨天保,徐规.
多元嬗变后的苦结——“前选举社会”中国学术生成的范式分析[J]
.中州学刊,2005(3):177-180.
被引量:3
4
孙大权.
1927—1937年中国经济学社与工商界的合作与互动[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3(1):135-141.
被引量:3
5
林铁,张建永.
知识分子的媒体身份与经典的命运[J]
.中州学刊,2008(2):239-242.
6
张意.
拆解新闻场的七宝楼台:布尔迪厄的媒体批评[J]
.文艺研究,2008(4):82-90.
被引量:4
7
孔德永.
社会转型与当代中国公民的政治认同[J]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8(4):102-105.
被引量:12
8
樊亚平.
试论中国早期文人报纸的舆论监督--兼论知识分子对舆论监督之意义[J]
.当代传播,2008(5):47-49.
被引量:1
9
魏万磊.
论20世纪30年代中国国社党的社会主义观[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7(3):136-141.
被引量:3
10
吴锦旗.
论第一届国民参政会上的教授派[J]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11(3):15-18.
同被引文献
2
1
蒋红艳.
黄郛与新中国建设学会[J]
.淮阴工学院学报,2011,20(6):15-18.
被引量:3
2
蒋红艳.
民族复兴与新中国建设学会——新中国建设学会成立原因探析[J]
.湖北社会科学,2013(11):97-100.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1
1
宋青红.
新中国建设学会性质及地位考略[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0(3):18-30.
1
李秉刚,戴茂林.
一腔心血映春秋——周恩来与东北抗日救亡运动[J]
.党史纵横,1999,0(1):7-12.
2
陈传海.
抗战初期的河南抗日救亡运动[J]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28(5):73-76.
3
蒋红艳.
民族复兴与新中国建设学会——新中国建设学会成立原因探析[J]
.湖北社会科学,2013(11):97-100.
被引量:1
4
黄炜然.
我们从南洋归来参战[J]
.统一论坛,1995(6):36-38.
5
徐国梁,徐平.
浦江怒潮(之四)──“八·一三”抗战中的上海工人[J]
.党史文汇,1996(5):21-23.
6
马京芳.
从中山路看孙中山思想的时代意义[J]
.时代教育,2012(8):128-129.
7
中国青年救亡协会启事[J]
.武汉文史资料,1998,0(3):43-43.
8
郑惠婷.
西北回族在抗战中的贡献[J]
.丝绸之路,2012(2):18-20.
9
马仁.
论华侨对抗日战争的贡献[J]
.理论学刊,1995(5):25-27.
被引量:1
10
喜饶尼玛.
藏族抗日救亡团体评述(1931-1945)[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115-122.
被引量:13
湖南社会科学
2014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