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浅谈“怒”与消渴病
被引量:
4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喜、怒、忧、思、悲、恐、惊是中医学对七情的定义,《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记载“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怒喜思悲恐”,揭示了情志的产生。自古以来各代医家都对七情致病有所重视,而“怒”在七情致病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怒”导致了多种疾病的发生,消渴病与其关系密切。现主要从以下几点进行论述。
作者
刘自健
李敬林
机构地区
辽宁中医药大学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出处
《湖南中医杂志》
2014年第1期103-104,共2页
Hunan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关键词
七情
怒
消渴病
致病机制
分类号
R255.4 [医药卫生—中医内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7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57
同被引文献
57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20
参考文献
3
1
李惠林,刘玲.
肝失疏泄、气机失调在消渴发病中的作用[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0,17(12):98-99.
被引量:12
2
杨湖.
七情致病特点初探[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09,24(S1):38-40.
被引量:8
3
岳广欣,黄启福,陈家旭,贾春华.
七情发生与五脏功能调节[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07,22(9):585-588.
被引量:41
二级参考文献
17
1
陈炳,万菁.
中医从肝论治消渴的理论依据与临床分型[J]
.中医药临床杂志,2005,17(1):55-57.
被引量:13
2
董少萍.
论七情之动的个体因素[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2,8(4):6-7.
被引量:4
3
翟双庆,陈子杰.
从589例古今医案考察五脏与神志活动的对应关系[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05,20(9):521-524.
被引量:16
4
乔明琦,于霞,张惠云,陈雨振,殷镜海,胡春雨.
“多情交织共同致病首先伤肝”假说及其论证[J]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30(1):8-10.
被引量:78
5
乔明琦,张惠云,韩秀珍,胡春雨.
七情定义新探[J]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20(1):12-15.
被引量:36
6
周建扬,王晖.论肝失疏泄学说在糖尿病发病机理中的地位[A].福州:第七次全国中西医结合糖尿病学术会议,2004.97.
7
Richard J Gerrig, Philip G Zimbardo. Psychology and Life. 16th ed. Boston:Allyn & Bacon,2002:328.
8
陶怡.试论高等中医药院校开设《医学心理学》的必要[J]中医教育,1994(03).
9
韩成仁.
论七情之性、情、欲轴心动态演化——关于七情发生学的研究[J]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1998,22(1):2-6.
被引量:6
10
邹如政.
糖尿病从肝论治[J]
.中国医药学报,1998,13(1):17-23.
被引量:36
共引文献
57
1
陈晓鹏.
论脏腑与五志的关系[J]
.福建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23(1):48-51.
被引量:10
2
王有广,戚琳玉,刘丽云.
七情病中医论治探析[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08,23(9):792-794.
被引量:12
3
文乐敏,章增加.
从“生病起于过用”谈《内经》非平衡稳态思想[J]
.江苏中医药,2009,41(7):12-13.
被引量:1
4
张丽萍(综述),武丽(综述),张伯礼(审校).
脑-脏整体调节在情志产生中的作用[J]
.医学综述,2009,15(15):2340-2342.
被引量:3
5
费学芳.
中医“七情”致病的病因及治疗[J]
.中国中医药咨讯,2010(10):241-241.
6
岳广欣,张玲,卢贺起.
心肾相交在七情调控中的重要作用[J]
.北京中医药,2010,29(5):347-349.
被引量:7
7
贾玉洁,成海燕,于建春,韩景献.
试论三焦气化失司与老年痴呆精神情志异常[J]
.中医杂志,2010,51(9):778-780.
被引量:8
8
齐玉玺,张惠云,乔明琦.
中医情志伤脏规律流行病学调查及研究[J]
.辽宁中医杂志,2010,37(9):1633-1636.
被引量:12
9
申力,韩江余.
国内近5年中医情志学说研究分析[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13(5):73-75.
被引量:6
10
冯新玲,张定华.
浅谈糖尿病脏腑气血津液之病因病机[J]
.亚太传统医药,2011,7(8):155-156.
被引量:4
同被引文献
57
1
邢玉瑞.
七情学说的发生学研究述评[J]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2014,38(4):1-3.
被引量:4
2
岳文浩,付文青,芦宗玉,江虹,田明晓,王方.
怒伤肝机制研究[J]
.医学与哲学,1995,16(9):481-483.
被引量:24
3
邓传贤.
糖尿病从肝论治刍议[J]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05,28(3):19-21.
被引量:15
4
赵进喜,王世东,张丽芬.
糖尿病相关中医病名考辨[J]
.辽宁中医杂志,2005,32(9):889-890.
被引量:24
5
乔明琦,张惠云,王海军.
愤怒和郁怒与经前期综合征肝气逆证肝气郁证相关性研究[J]
.陕西中医,2006,27(11):1359-1361.
被引量:31
6
奚娜,惠毅,张军文,赵天才.
情志因素对糖尿病影响析义[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8(6):77-78.
被引量:4
7
邓青秀,彭延娟,彭成,李武明.
四逆散对肝郁证模型大鼠胃肠组织细胞形态及胃肠激素的影响[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7,13(6):33-36.
被引量:13
8
周铭.
糖尿病与情志失调[J]
.时珍国医国药,2008,19(4):1002-1003.
被引量:15
9
孙敬昌,张惠云.
经前期综合征肝气逆证猕猴模型血清与尿中去甲肾上腺素测定分析[J]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33(2):149-151.
被引量:3
10
聂绍通.
论情志致病因素—“喜”[J]
.中外医疗,2009,28(20):115-115.
被引量:7
引证文献
4
1
王一丹.
中医怒伤肝理论在临床中的应用[J]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10):131-133.
被引量:3
2
周雯,战丽彬.
基于关联规则的怒所致消渴病的证-症-药规律探析[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8,33(11):4883-4886.
被引量:5
3
刘仝书,丰雪,刘旭初.
《黄帝内经》中情志与五脏对应关系及器质性改变[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8,16(24):65-66.
被引量:7
4
秦中朋,赵凰宏,詹向红.
怒伤肝理论现代研究进展[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0,18(7):121-124.
被引量:5
二级引证文献
20
1
陆素琴,陆树斌.
浅析《黄帝内经》五味与五脏关系的解读思路[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20(92):40-41.
2
杨军平,王莹,肖亮.
柴胡疏肝散调节“怒伤肝”大鼠信号传导通路机制[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8,39(24):3002-3005.
被引量:8
3
霍瑞雪,王一嘉,张静泽,夏婷,吴晓静,王弋嘉,王凤玮.
肿瘤患者心理影响因素及中药干预疗效分析[J]
.继续医学教育,2019,33(11):158-160.
被引量:4
4
秦中朋,赵凰宏,詹向红.
怒伤肝理论现代研究进展[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0,18(7):121-124.
被引量:5
5
蔡芮桐,尹文浩,齐涵,赵洪欣,张泽.
情志与老年中医体质关系探赜[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22(9):184-187.
被引量:4
6
郭亚菲,王佳敏,许凯霞,王永辉,冯前进,王颖莉.
基于血清化学和网络药理学探究左归丸治疗糖尿病的作用机制[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20,35(11):5816-5820.
被引量:2
7
毕明达,封继宏.
从“内外统一”角度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中医药辨治思路[J]
.天津中医药,2020,37(12):1337-1342.
被引量:3
8
和靖,李炜弘,李晗,欧阳双,喻鹏.
从情志应激探析斑秃的治法治则[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20,22(12):4314-4318.
被引量:5
9
陈新玉,王威,王博,王关涛,田春,李凯歌.
中医治疗情志病近十年的临床研究概况[J]
.中外医学研究,2021,19(13):190-193.
被引量:12
10
毛静,张洁,孟燕,张玉磊,邹雅敏.
芪药消渴胶囊对胰岛素抵抗大鼠糖脂代谢和肝脏组织IRS-2蛋白表达的影响[J]
.四川中医,2021,39(6):51-54.
被引量:1
1
林凌,蔡树杰,林汉梅.
艾灸救治晕厥即刻效应35例观察[J]
.天津中医,2001,18(6):17-17.
被引量:4
2
龙汉文,吴岳.
略论因惊致病[J]
.中医药导报,2009,15(12):57-57.
被引量:2
3
石廷伟.
抑郁性失语治验三则[J]
.甘肃中医,2009,22(7):34-34.
被引量:1
4
林凌,蔡树杰,林汉梅.
艾灸救治晕厥35例[J]
.浙江中医杂志,2001,36(7):307-307.
5
黄凯钧.
再论七情总由心发[J]
.中医药通报,2013,12(6):61-61.
6
王米渠,刘家强,张先庚,李家伟.
情志基因症状的超前认识与斗鸡的悲怒两型情绪分析[J]
.辽宁中医杂志,2009,36(8):1280-1281.
被引量:2
7
刘福明.
试论肝肾阴虚痰瘀阻肾是高血压病肾损害病机关键[J]
.福建中医药,2004,35(2):41-42.
被引量:15
8
侯芬琴.
昏厥辨治验案3则[J]
.中医药临床杂志,2005,17(3):216-216.
被引量:1
9
宋婧杰,王玥,谭梦,张伯华.
青少年网络成瘾者体质类型及其情志状态研究[J]
.山东中医杂志,2017,36(4):283-286.
被引量:4
10
闫少校,曹延筠,崔界峰,邹义壮.
改良中医情绪疗法的方法、接受性及对情绪影响的初步研究[J]
.时珍国医国药,2008,19(10):2405-2406.
被引量:16
湖南中医杂志
2014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