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文本机理:模仿表达的教学前提——与姜树华老师商榷《假如没有灰尘》的教学
摘要
2013年10月,贵刊刊登了姜树华老师执教的一个课例《假如没有灰尘》,其中有如下教学片段:
-
1贺师礼.教学前提的科学化(上)[J].湖南教育(综合版),1990(1):15-16.
-
2贺师礼.教学前提的科学化(下)[J].湖南教育(综合版),1990(2):18-18.
-
3田俊华,吴建民.感悟新课标的内涵[J].中国人民教师,2005(6):54-54.
-
4陈海燕.抓核心 巧设计[J].学苑教育,2016,0(14):40-40.
-
5夏骏.当文本遭遇现实[J].新课程教学案例,2009(4):26-27.
-
6夏骏.当文本遭遇现实时[J].小学教学参考(综合版),2009(2):54-54.
-
7丁念金.课程与教学论体系结构的反思与重构[J].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2009(3):24-26. 被引量:2
-
8吴健雄.注重个性发展下的素质培养——浅议小学作文教学[J].南北桥,2017,0(3):195-195.
-
9梁杰.文本教学价值三叵[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中旬刊),2013(5):21-22.
-
10夏绮云,余莉华.关键在于“导”——用好思维导图的有效尝试[J].湖北教育,2017,0(1):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