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清初中日交涉模式的形成和贸易主动权的消失 被引量:2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17、18世纪的清朝中国和德川日本虽然有贸易关系,却并没有直接的官方交涉。且这一时期的清、日贸易的形态是中国商人前往日本而没有日本商人来华交易的"往市贸易"。这种贸易模式的形成主要基于德川幕府对贸易的政治介入和政策性调控,而清朝政府在作出同日本进行官方交涉的初步试探并遭到强硬拒绝之后亦默认了现状。这一模式的延续使日本得以避免再度进入中国中心的朝贡贸易体制,也令中日双方在贸易主动权上此消彼长的现象逐步明显。
作者 王来特
出处 《日本研究》 2013年第3期100-111,共12页 Japan Studies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

  • 1陈国栋.清代前期(1644-1842)海洋贸易的形成[J]大陆杂志(台湾),1982(02).

同被引文献11

  • 1刘序枫.清康熙-乾隆年间洋铜的进口与流通问题[A].汤熙勇主编.中国海洋发展史论文集:第七辑[C].台北:中山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所,1999.
  • 2故宫博物院明清档案部.李煦奏折[M].北京:中华书局,1976.
  • 3松浦章.江戸時代唐船による日中文化交流[M].京都.思文閑.2007,118.
  • 4宫崎市定.宫崎市定全集.别卷·政治瀚集[M].束京.岩波书店,1993.521-522.
  • 5易惠莉.清代前期的对日关系认识[A].杨国荣.思想与文化.第五辑[C].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 6佐伯富.康照棄政時代における日清貿易[A].東洋史研究会.棄政時代の研究[C].京都.同朋社.1986,276-278.
  • 7若木太一.《<唐通事由来书>考》,《长崎教养部纪要》人文科学篇第38卷第1号,1997年9月.
  • 8《訳家必备》,古典研究会.编.《唐话辞书类集》第二十集,第3-249页.q9.
  • 9王来特.日本信牌事件与康熙的对日交涉策略[J].社会科学战线,2013(5):90-95. 被引量:2
  • 10王来特.德川幕府在信牌事件中的反应:正德新例再解读[J].历史研究,2013(4):181-187. 被引量:1

引证文献2

二级引证文献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