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许茨对柏格森意义理论的继承与发展 被引量: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生活世界是我们全部活动的背景和基地,对生活世界意义的追问既是人们精神活动的基础,也构成了人文社会科学的主要内容。许茨作为现象学哲学家,将理解生活世界的意义,及在精神活动的基本事实中探寻意义的起源,作为自己毕生学术追求的目标。而柏格森关于意识结构,特别是关于内在时间意识问题所提出的见解,为他探讨意义问题提供了基础性的线索。许茨认识到柏格森以纯粹绵延作为经验和意识形式的基础所具有的意义,但同时他也指出,在柏格森那里纯粹绵延还只是一个单纯的假设而已。出于解决柏格森悖论的需要,许茨在对胡塞尔和詹姆斯等相关思想的研究基础上,通过向生活世界基本事实的回溯,使柏格森主要基于个体意识的意义理论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作者 何林 杨翊灵
出处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7-53,共7页 Philosophical Trends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许茨生活世界现象学理论研究”(12YJA720008)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文化世界向度研究”(12BZX011)的阶段性成果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9

  • 1柏格森.《时间与自由意志》吴士栋译,商务印书馆,1989年版,第158页.
  • 2柏格森.《创造进化论》,湖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10页.
  • 3H. R. Wagner, Bergsonian Bridge to Phenomenological Psychology, Washington, 1984, p. 9.
  • 4许茨.《现象学哲学研究》,霍桂桓译,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第5页;第6页;第32-34页;第99页.
  • 5胡塞尔 兰德格雷贝编 邓晓芒 张廷国译.《经验与判断》[M].三联书店,1999年..
  • 6H. R. Wagner, Alfred Schutz: An Intellectual Biography, Chicago, 1983, p. 99.
  • 7许茨 霍桂恒 索昕译.《社会实在问题》[M].华夏出版社,2001..
  • 8舒茨.《社会世界的意义构成》,游淙祺译,商务印书馆,2012,第14页;第46页;第104页;第42页;第89页;第41页;第132页;第19页;第21页;第41页.
  • 9柏格森著 刘放桐译.《形而上学导言》[M].商务印书馆,1963年版.3-4页.

同被引文献1

引证文献1

二级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