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15个新育成玉米自交系的配合力分析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以绵阳农科院自育系绵714、绵723、绵232为测验种,采用NCⅡ遗传交配设计,对近年来新育成的15个自交系的配合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新选系MY1的单株产量GCA较高,具有一定的利用潜势;MY2、MY4与绵723具有较高的单株产量SCA,组配的杂交种增产潜力较大。根据SCA效应及产量表现,将15个新选系初步划分为5个不同类群。
作者
张华
王秀全
何丹
税红霞
卢庭启
蒋晓芳
何国权
沈昌埕
机构地区
四川省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出处
《农业科技通讯》
2014年第2期39-43,共5页
关键词
玉米
自交系
配合力
分类号
S513 [农业科学—作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73
参考文献
9
共引文献
209
同被引文献
19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2
参考文献
9
1
高翔,陈泽辉,祝云芳.
贵州玉米品种(组合)杂优模式初探[J]
.玉米科学,2004,12(z1):20-21.
被引量:17
2
荣廷昭,李晚忱,杨克诚,等.西南生态区玉米育种[M].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38-43.
3
荣廷昭,李晚忱,潘光堂.
新世纪初发展我国玉米遗传育种科学技术的思考[J]
.玉米科学,2003,11(F07):42-53.
被引量:67
4
番兴明,谭静,杨峻芸.
热带、亚热带外来玉米种质的利用[J]
.西南农业学报,2000,13(1):107-111.
被引量:51
5
张祖新,郑用琏,李建生,刘纪麟.
三峡地区10个玉米地方品种的遗传潜势[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1994,13(5):449-454.
被引量:21
6
段运平,陈卫国,李明顺,李新海,刘雪,田清震,白丽,张世煌.
利用SSR标记分析27个玉米群体的遗传关系[J]
.中国农业科学,2006,39(6):1102-1113.
被引量:39
7
刘纪麟,郑用琏,张祖新,卢洪,李建生,徐尚忠.
三峡地区玉米地方品种杂种优势群的初探[J]
.作物杂志,1998(S1):6-12.
被引量:16
8
曾学礼,张祖新.
对湖北省20个玉米地方品种的数量性状分析和聚类分析[J]
.湖北农业科学,2001,40(5):35-38.
被引量:13
9
谭登峰,杨爱国,潘光堂,荣廷昭.
CIMMYT群体和我国地方群体的配合力与聚类分析[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02,20(4):317-320.
被引量:18
二级参考文献
73
1
黄群策,孙敬之,白素兰.
我国作物生物技术育种的进展[J]
.科技导报,1997,15(11):19-21.
被引量:3
2
佟屏亚.
我国玉米生产现状和发展策略[J]
.科技导报,1997,15(11):22-25.
被引量:50
3
郑永战.
玉米自交系遗传距离及其与杂种优势关系的初步研究[J]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1993,27(1):77-83.
被引量:10
4
刘定富.
甘蓝型油菜品种的聚类分析[J]
.湖北农学院学报,1993,13(3):170-176.
被引量:6
5
刘新芝,彭泽斌,思扬,张洪哲.
50个常用玉米自交系配合力的聚类分析[J]
.玉米科学,1994,2(1):1-5.
被引量:26
6
刘雪,李明顺,李新海,田清震,白丽,张世煌.
利用SSR标记分析玉米群体遗传变异的取样方法[J]
.作物学报,2005,31(7):858-863.
被引量:35
7
张祖新.
玉米群体改良中几个问题的讨论[J]
.湖北农学院学报,1995,15(3):219-223.
被引量:2
8
吴景锋.
我国玉米杂交种发展的主要历程、差距和对策[J]
.玉米科学,1995,3(1):1-5.
被引量:70
9
王河成,段运平,石红卫,李凌雨.
热带亚热带种质不同导入量对玉米自交系配合力的影响[J]
.玉米科学,1995,3(3):9-11.
被引量:24
10
彭泽斌,张世煌,刘新芝.
我国玉米种质的改良创新与利用[J]
.玉米科学,1997,5(2):5-8.
被引量:83
共引文献
209
1
FAN Xing-ming, TAN Jing, YANG Jun-yun, LIU Feng, HUANG Bi-hua and HUANG Yun-xiao( Yunn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 Kunming 650205 , P. R . China ,Baoshan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 Baoshan 678000 , P.R. China ,Dehong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 Luxi 678400 , P.R. China).
Study of Yield Combining Ability and Genetic Relationship Among Exotic Tropical,Subtropical Maize(Zea mays L.) Inbreds and Temperate Maize Inbreds in China[J]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2002,1(7):725-731.
被引量:2
2
高翔,曹绍书,罗仕文,王进,祝云芳,沈建华,陈泽辉.
浅析塘四平头杂优群选系及其改良系在中国玉米育种和生产中的作用[J]
.玉米科学,2005,13(z1):20-22.
被引量:8
3
杨克诚,向葵,潘光堂,荣廷昭.
西南玉米新品种应具备的特征特性及区域主推品种的选择[J]
.玉米科学,2010,18(1):146-148.
被引量:22
4
张雪梅,姚文华,谭静,陈洪梅,徐春霞,黄必华,番兴明.
温带高油玉米自交系与热带玉米自交系配合力分析[J]
.玉米科学,2010,18(2):5-10.
被引量:12
5
卢振宇,李明顺,谢振江,谢传晓,李新海,李炳华,张世煌.
我国玉米杂交种产量性状变化趋势研究[J]
.玉米科学,2010,18(4):13-17.
被引量:8
6
郭贵敏.
21个花生地方品种的数量性状分析和聚类分析[J]
.花生学报,2004,33(3):29-31.
被引量:36
7
陈耀兵,覃大吉.
甜玉米鲜食、加工两用品种的筛选[J]
.湖北农业科学,2004,43(6):22-25.
被引量:9
8
高翔,陈泽辉,祝云芳,赵晓燕,陈华璋,王天宇.
高产多抗大穗型玉米新品种黔单18号的选育及配套技术[J]
.贵州农业科学,2004,32(6):5-7.
被引量:4
9
高长健,王建迎.
玉米热带、亚热带种质的利用研究概述[J]
.辽宁农业科学,2004(6):37-38.
被引量:8
10
高长健.
美国玉米育种工作中几个重要的种质资源[J]
.杂粮作物,2005,25(1):8-9.
被引量:4
同被引文献
19
1
董海合,李凤华.
甜玉米籽粒品质性状的配合力分析[J]
.天津农业科学,2004,10(4):17-21.
被引量:7
2
聂永心,张丽,潘光堂,荣廷昭.
四川省常用玉米自交系SSR遗传多样性分析[J]
.分子植物育种,2005,3(1):43-51.
被引量:30
3
明道绪,黄玉碧,王超,荣廷昭,倪昔玉,潘光堂.
不完全双列杂交单株资料的配合力分析[J]
.西南农业学报,1994,7(3):102-107.
被引量:18
4
魏良明,戴景瑞.
玉米子粒主要营养成分在杂交后代的表现[J]
.作物杂志,2005(4):17-19.
被引量:9
5
张建辉,荣廷昭,潘光堂,杨克诚.
5个玉米人工合成群体主要性状育种潜势分析[J]
.作物学报,2006,32(2):273-277.
被引量:27
6
秦燕,任纬,杨克诚.
2个玉米人工合成群体S_2主要性状的配合力分析[J]
.华北农学报,2007,22(2):34-38.
被引量:15
7
陈彦惠,吴连成.玉米群体改良研究的进展与展望[C]//21世纪玉米遗传育种展望-玉米遗传育种国际学术讨论会文集.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0:59-63.
8
张友杰.以蒽酮分光光度法测定果蔬中的葡萄糖、果糖、蔗糖和淀粉.分析化学,1977,:167-171.
9
荣延昭,刘礼超.玉米群体改良与自交系和杂交种选育相结合的方法研究[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1987,5(3):47-55.
10
孔繁玲.增广NCII设计[M]//植物数量遗传学.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6(1):103-112.
引证文献
2
1
秦燕,郭泓鋆,杨新梅,杨洪,赵永康,韩庆新,李兰.
两个玉米人工合成群体选系的配合力分析[J]
.安徽农业科学,2015,43(20):82-84.
被引量:2
2
刘鑫,高若禹,郑艳,吴艳微,王雪,赵仁贵.
12份甜玉米自交系主要性状的配合力分析[J]
.农业科技通讯,2016(10):73-76.
二级引证文献
2
1
袁克录,李继强,谢新学,吴城文,吴治强,王霞.
6个新育玉米自交系配合力测定[J]
.分子植物育种,2016,14(1):216-222.
被引量:4
2
秦燕,杨洪,赵永康,李兰,杨进.
16个新选玉米自交系主要性状的配合力分析[J]
.安徽农业科学,2017,45(31):31-33.
被引量:2
1
王秀全,张华,何丹,何国权,沈昌埕,蒋晓芳,税红霞,卢庭启.
大刍草血缘普通玉米自交系的配合力分析[J]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2013,28(4):102-107.
被引量:4
2
佘宁安,王铁固,陈士林.
玉米种子活力田间测定及其遗传分析[J]
.玉米科学,2010,18(4):18-22.
被引量:25
3
黄志仁,许如根,周美学,茅玉兰,李忠芹.
6个大麦品种籽粒蛋白质含量的配合力分析[J]
.江苏农学院学报,1997,18(2):23-25.
被引量:1
4
何玉池,葛杰,陶采成,王鹤卿,蔡得田.
大麦花药培养力的遗传模式分析[J]
.作物学报,2007,33(4):686-688.
被引量:3
5
纪家华,赵永民,王义平,翟云明.
转基因抗虫棉核不育系配合力及杂种优势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21):217-223.
6
纪莲莲,纪家华,赵永民,王义平,翟云明.
转基因抗虫棉特色亲本间的杂种优势和配合力分析[J]
.中国种业,2015(9):45-48.
7
吕游,农彩燕.
甜玉米自交系可溶性糖含量配合力及遗传参数分析[J]
.农业研究与应用,2015,28(5):8-12.
被引量:3
8
张城,陈亚君,王先俱,庞秀,姜伟,邵国军.
Combining Ability Analysis for Yield and Yield Components of Yinshui-type Japonica Hybrid Rice[J]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2015,16(3):474-478.
被引量:1
9
张城,陈亚君,王先俱,庞秀,姜伟,邵国军.
印水型杂交粳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配合力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27):88-92.
10
曹亚萍,张明义,乔合心,宁焕庚.
冬小麦产量性状的配合力及遗传规律研究[J]
.山西农业科学,2000,28(2):7-11.
被引量:8
农业科技通讯
2014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