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大学生与中国国家形象建构——基于中外大学生对华态度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根据实证研究发现,影响中外大学生对华态度的最重要的几个因素为"政治民主"、"科技产品"与"传统文化"。有留学经验的大学生与不曾出过国的大学生对中国的态度存在显著差异。由此,研究指出,我国亟待塑造起与政治、经济、文化实力相匹配的国家形象,人际接触对塑造国家形象的作用不容忽视,鼓励我国大学生出国留学并吸引外国留学生来华对于增强国家形象塑造和传播的效果有着积极意义。
作者
徐明华
周创
机构地区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
出处
《今传媒》
2014年第2期44-46,共3页
Today's Mass Media
关键词
国家形象
实证研究
人际接触
分类号
G206 [文化科学—传播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92
参考文献
13
共引文献
209
同被引文献
45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9
参考文献
13
1
叶虎.
海外华文传媒与中国国家形象塑造[J]
.当代亚太,2010(2):134-147.
被引量:13
2
张昆,徐琼.
国家形象刍议[J]
.国际新闻界,2007,29(3):11-16.
被引量:76
3
李正国.
国家形象构建:政治传播及传媒影响力[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6,28(1):157-159.
被引量:23
4
徐明华.国家形象塑造与中美主流媒体报道差异分析[J].新闻与信息传播评论,2011.
5
Anholt S.Competitive identity:The New Brand Management for Nations[M] .Cites and Regions.New York,Palgrave Macmillan.
6
徐进.
国家品牌指数与中国国家形象分析[J]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12(1):19-26.
被引量:13
7
王秀丽,韩纲.
“中国制造”与国家形象传播——美国主流媒体报道30年内容分析[J]
.国际新闻界,2010,32(9):49-55.
被引量:35
8
崔莉萍.
春节视觉符号设计中的国家形象传播[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2,34(3):69-72.
被引量:11
9
徐剑,刘康,韩瑞霞,曹永荣.
媒介接触下的国家形象构建--基于美国人对华态度的实证调研分析[J]
.新闻与传播研究,2011,18(6):17-24.
被引量:38
10
郭镇之.
对外传播与中国电视[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1,33(9):127-129.
被引量:8
二级参考文献
92
1
范士明.
“CNN现象”与美国外交[J]
.美国研究,1999,13(3):28-41.
被引量:15
2
孙有中.
国家形象的内涵及其功能[J]
.国际论坛,2002,4(3):14-21.
被引量:294
3
徐小鸽.
国际新闻传播中的国家形象问题[J]
.新闻与传播研究,1996,3(2):36-46.
被引量:116
4
马永驰,季琳莉.
从“微笑曲线”看“中国制造”背后的陷阱[J]
.统计与决策,2005,21(05X):132-133.
被引量:43
5
雍兰利,赵涛.
提升“中国制造”竞争力的战略选择[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5,26(12):108-112.
被引量:4
6
刘建飞.
和平崛起是中国的战略选择[J]
.世界经济与政治,2006(2):36-40.
被引量:15
7
李正国.
危机公关·媒体角色与国家形象的修复[J]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6(3):25-27.
被引量:5
8
何辉.
中国国家形象定位分析[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6,28(2):113-117.
被引量:22
9
管文虎.
国家的国际形象浅析[J]
.当代世界,2006(6):36-38.
被引量:28
10
董青岭.
国家形象与国际交往刍议[J]
.国际政治研究,2006,27(3):54-61.
被引量:29
共引文献
209
1
相德宝,曹春晓,庄思雨.
崛起与遏制: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贸易战中美国家形象研究[J]
.中国网络传播研究,2019(1).
2
张昆,刘爽.
南非公众的中国形象认知:基于“寰球民意指数”(2020)的实证分析[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3,45(2):58-66.
被引量:3
3
高子博.
全媒体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传播路径探析——以政治传播矩阵为例[J]
.满族研究,2022(1):10-16.
4
徐同谦,杨张若然.
英美主流媒体涉鄂报道的内容分析[J]
.中国媒体发展研究报告,2020(1):159-183.
被引量:1
5
朱静怡.
传统春节文化被淡化的原因分析[J]
.汉字文化,2021(3):161-162.
被引量:3
6
陈涵.
中瑞旅游外交与国家形象建构[J]
.传播力研究,2020,0(4):27-29.
被引量:2
7
张振宇,王然.
中国视觉传播的研究源起、学术进路与知识谱系(1986-2022)[J]
.国际新闻界,2023,45(1):84-105.
被引量:2
8
刘丹凌.
论国家形象的三重内涵——基于三种偏向的分析[J]
.南京社会科学,2014(5):106-114.
被引量:17
9
王瑞林.
边疆省区对周边国家传播的趋势与观念转变[J]
.编辑之友,2015(2):60-64.
被引量:4
10
陶喜红.
2006年传媒发展研究综述[J]
.当代传播,2008(1):51-55.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
45
1
高永晨.
跨文化交际中文化移情能力的价值与培养[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12):17-19.
被引量:136
2
姚明,赵诤.
中国海外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刍议[J]
.东南亚纵横,2006(5):72-74.
被引量:11
3
黄旦,李洁.
消失的登陆点——社会心理学视野下的符号互动论与传播研究[J]
.新闻与传播研究,2006,13(3):14-19.
被引量:20
4
张昆,徐琼.
国家形象刍议[J]
.国际新闻界,2007,29(3):11-16.
被引量:76
5
胡春阳.
西方人际传播研究的问题系及其由来[J]
.新闻大学,2007(2):61-69.
被引量:20
6
苏淑民.
公共外交与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J]
.教学与研究,2008(1):73-77.
被引量:26
7
韩海燕.
基于多元文化社会背景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要素研究[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8,24(6):139-141.
被引量:17
8
叶虎.
海外华文传媒与中国国家形象塑造[J]
.当代亚太,2010(2):134-147.
被引量:13
9
叶方兴.
作为传统政治话语的“民心”:蕴涵及其功能[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7(5):55-58.
被引量:4
10
丁洁.
留学生在对外传播中的优势[J]
.对外传播,2010(10):13-14.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4
1
王丹.
浅析高校留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
.世纪桥,2017(10):68-69.
被引量:3
2
徐明华,冯亚凡.
美国民众的“一带一路”观与中国策略反思——基于中美两国民众世界观调查的实证分析[J]
.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研究,2018,0(1):67-82.
3
徐明华,江可凡.
“自我映射”与形象建构:外交格局调整下民众对国家形象认知的心理形成机制[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3(6):102-109.
被引量:6
4
孙千惠,梁茜.
跨文化视域下中国大学生传播国家形象的路径探究[J]
.南方论刊,2023(4):81-83.
二级引证文献
9
1
郭银亚,吴晨烨.
高校海外交流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8,31(20):71-72.
被引量:1
2
王敏.
高校退伍复学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分析[J]
.科教导刊,2020(22):85-86.
被引量:2
3
丁汉青,苗勃,王军.
行为与环境:新冠肺炎疫情议题认知影响因素研究[J]
.当代传播,2020(5):28-33.
被引量:4
4
舒旭,牛俊伟.
群体认同视域下深化海峡两岸青年交流的路径研究[J]
.山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1(2):61-68.
被引量:2
5
孔建勋,沈圆圆.
“一带一路”倡议下东南亚中资企业推进民心相通的实证分析[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53(6):131-141.
被引量:8
6
姜禹维,戴继诚.
美国涉疆议题框架建构与中国应对[J]
.统一战线学研究,2022,6(5):126-135.
被引量:6
7
徐迪,彭思涵,凌洁.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日本公众的群际接触、社会信任与对华形象认知[J]
.新闻界,2023(3):39-50.
被引量:2
8
张雪婷,陈广耀.
旅行真人秀节目中的国家认同实践——以《花儿与少年·丝路季》为例[J]
.当代电视,2024(10):55-60.
9
庞德强.
“一带一路”背景下海外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
.青年与社会,2019(7):135-136.
1
林雅,林顺丽,岑升佳,黄伟东.
中外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对比研究[J]
.青春岁月,2012,0(2):342-342.
2
熊江丽.
西方媒体对汶川地震正面报道的原因[J]
.青年记者,2008(8Z):62-63.
3
冯原.
剪报在教育中的作用不容忽视[J]
.图书与石油科技信息,1990,4(1):28-29.
4
尚海永.
升格师范院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J]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4,15(7):24-27.
被引量:3
5
赵红雁.
广告在科技期刊竞争中的作用[J]
.编辑学报,2004,16(1):62-63.
被引量:26
6
高雪莲,杨慧霞,付中秋,刘菲.
专业学术期刊与学科发展相辅相成[J]
.编辑学报,2014,26(1):71-73.
被引量:27
7
江静.
民国时期浙江留学生王晞辰在日遇险记[J]
.浙江档案,2005(9):40-40.
8
徐剑,刘康,韩瑞霞,曹永荣.
媒介接触下的国家形象构建--基于美国人对华态度的实证调研分析[J]
.新闻与传播研究,2011,18(6):17-24.
被引量:38
9
姜玮.
近期美国主流网络媒体上的中国形象及成因分析[J]
.东南传播,2007(8):70-72.
被引量:2
10
梅兆荣.
关于德国媒体对华报道的看法[J]
.德国研究,2008,23(4):4-6.
被引量:5
今传媒
2014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