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砀山县辣椒制种产量降低的原因及对策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砀山县辣椒制种经20余年的发展,目前虽然面积有很大增加,但制种产量却大幅下降,安徽省砀山县种子管理站通过调研及与农户座谈,找出了砀山县辣椒制种产量低的原因,即重茬、落花落果、授粉操作不当及制种队伍不稳定等,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作者
李静水
于德科
机构地区
安徽省砀山县种子管理站
砀山县瓜菜产业发展服务中心
出处
《长江蔬菜》
2014年第3期30-32,共3页
Journal of Changjiang Vegetables
关键词
制种产量
砀山县
辣椒
原因
种子管理站
落花落果
操作不当
安徽省
分类号
S641.3 [农业科学—蔬菜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29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3
参考文献
5
1
韩建明,张焕丽,杨爱国.
辣椒大棚杂交制种高产技术[J]
.中国辣椒,2001,1(2):37-38.
被引量:2
2
樊菊花.
辣椒杂交制种高产栽培技术[J]
.陕西农业科学,2009,55(2):218-219.
被引量:2
3
张生清,李方华.
辣椒杂交制种技术[J]
.河北农业科技,2008(22):36-37.
被引量:5
4
张存松,霍治邦,刘宏,李相涛.
提高辣椒制种产量的技术措施[J]
.种子科技,2006,24(3):54-55.
被引量:3
5
许明.
萧砀地区辣椒制种的现状与对策[J]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5):73-74.
被引量:2
二级参考文献
2
1
朱红霞,吴光远.
辣椒杂交制种高产栽培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05(2):11-11.
被引量:2
2
李玉娥,陈晓毅.
制干辣椒高产高效移栽技术[J]
.种子科技,2007,25(4):68-69.
被引量:2
共引文献
5
1
胡明文,袁远国,李正丽,胡光萍.
黔椒3号高产制种技术[J]
.种子,2009,28(8):105-107.
2
李冠义,张艳飞,孟令强,崔聪聪.
辣椒不同人工去雄方法比较研究[J]
.辣椒杂志,2011(1):23-24.
3
杨彬.
辣椒杂交制种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12(14):71-72.
被引量:2
4
王明山,韩春叶.
影响辣椒杂交制种质量的因素[J]
.现代农业,2013(9):45-46.
被引量:2
5
李静水,于德科.
砀山县辣椒制种产量降低的原因及对策[J]
.蔬菜,2014(1):28-30.
同被引文献
29
1
邹学校,马艳青,戴雄泽,张竹青,刘荣云,陈文超,周群初,李雪峰.
湖南辣椒地方品种资源的因子分析及数量分类[J]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05,6(1):37-42.
被引量:48
2
乔廼妮,巩振辉,樊红科,李大伟,黄炜,张菊平.
辣椒果实数量性状的因子分析[J]
.西北农业学报,2006,15(5):177-181.
被引量:11
3
周火强,刘晓虹.
大型冬瓜杂交制种关键技术研究[J]
.中国蔬菜,2008(5):26-28.
被引量:2
4
王恒炜.
西农8号制种适宜密度与产量试验结果[J]
.甘肃农业科技,1999(3):30-31.
被引量:3
5
隋益虎,钱春桃,陈劲枫,史建磊,胡能兵,曹玉杰.
紫色辣椒夏季坐果率及其主要光合特性分析[J]
.园艺学报,2011,38(1):77-86.
被引量:9
6
杨广东,雷锋进,张战备,耿波,郭瑜敏.
制干辣椒若干数量性状遗传研究[J]
.山西农业科学,1999,27(4):50-52.
被引量:10
7
马艳青.
我国辣椒产业形势分析[J]
.辣椒杂志,2011(1):1-5.
被引量:108
8
赵坤,张朝明,吴永官,李立志,廖明鹢.
桂蔬1号黑皮冬瓜及其高产栽培技术[J]
.中国蔬菜,2012(4):34-35.
被引量:5
9
朱丹泱,丁兰.
瓠瓜杂交一代不同种植密度对制种产量的影响[J]
.长江蔬菜,2014(2):24-25.
被引量:3
10
赵倩,逯明辉,巩振辉,王军娥,贺玉梅.
栽培方式对温室辣椒光合特性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42(2):87-93.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2
1
唐金宝,罗康,隋益虎,胡能兵.
大棚栽培下19个辣椒组合早期产量与效益的比较[J]
.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8,32(1):32-37.
被引量:2
2
梁远彬,万正林,李立志,邓俭英,周艳霞,张曼.
不同种植密度对桂蔬新1号黑皮冬瓜杂交制种产量和质量的影响[J]
.长江蔬菜,2022(12):58-61.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3
1
牛西强,罗潇云,胡能兵,黄先忠.
辣椒组织总RNA两种提取方法比较及qRT-PCR验证[J]
.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21,35(6):42-47.
被引量:1
2
李燕,侯大山,张庆银,郭敬华,董灵迪,齐连芬.
基于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11个辣椒品种产量和品质综合评价及引进筛选[J]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22,36(3):22-28.
被引量:3
3
黎坤瑜,王尖,汪颖,鲁忠富,吴新义,汪宝根,李国景,吴晓花.
不同双亲播期、种植密度、坐果节位对浙蒲6号、浙蒲9号瓠瓜制种产量的影响[J]
.浙江农业科学,2024,65(8):1802-1805.
1
董国民,沈正江,王瑞金.
推进农业信息化的实践与思考[J]
.农业网络信息,2009(6):41-42.
被引量:10
2
苏琴英.
浅谈辣椒制种疫病的防治措施[J]
.农业科技通讯,2003(6):37-37.
3
奎海玉,李方华.
酒泉地区辣椒杂交制种技术[J]
.河北农业科技,2008(20):18-19.
被引量:1
4
冯祥和,史耀先,刘明阳,刘怀平,曹慧琴.
辣椒制种中的病害及综合防治[J]
.种子科技,1996,14(6):40-40.
5
李静水,于德科.
砀山县辣椒制种产量降低的原因及对策[J]
.蔬菜,2014(1):28-30.
6
陈文超,戴雄泽.
华北辣椒制种地膜覆盖栽培技术[J]
.湖南农业科学,2001(3):27-28.
被引量:2
7
陈文超.
病虫防治:辣椒制种中辣椒病毒病的综合防治技术[J]
.辣椒杂志,2003(3):35-36.
8
陈修斌,张东昱,范惠玲,李翊华.
不同整枝方式对杂交辣椒制种产量的影响[J]
.蔬菜,2012(11):61-62.
被引量:4
9
高宇,高艳,吕冬梅,张志,杨亮.
大棚辣椒制种的温度调控技术[J]
.新农业,2007(4):26-27.
10
韩振亚,乔慧芬,贾瑞,程福春.
辣椒死棵的发生原因与综合防治措施[J]
.蔬菜,2009(7):24-25.
长江蔬菜
2014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