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城市开发》
2001年第1期19-20,共2页
Urban Development
同被引文献10
-
1刘卫东.上海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J].城市问题,1997(4):36-39. 被引量:10
-
2国家统计局城市社会经济调查总队.新中国城市五十年[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
-
3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0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
-
4<城市规划>编辑部.编辑絮语[J].城市规划,1997,(3).
-
5科技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等.中国火炬计划统计资料(1999年).4-9.
-
6周永康.国土资源与可持续发展.见:中国科协首届学术年会特邀报告汇编,1999.5-8.
-
7孙国瑞.土地市场的新成长--"九五"回顾与思考.中国国土资源报,2001-03-20.
-
8刘卫东,彭俊.我国城市化的可持续发展[J].科技导报,1997,15(4):58-61. 被引量:5
-
9吴未,甄峰,吴祖宜.城市发展中土地利用的几个问题[J].中国土地,1999(9):31-32. 被引量:6
-
10金双华.完善城市土地收益制度的探讨[J].国有资产研究,1999(1):30-31.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24
-
1谈明洪,吕昌河.国外城市土地整理及对中国合理用地的启示[J].农业工程学报,2005,21(z1):154-158. 被引量:31
-
2刘艳丽,毛利群,周航.村镇规划的问题和对策——以宁波市为例[J].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2004,17(2):170-174. 被引量:3
-
3王宇,谌九林,耿剑锋.统筹发展思路下城市土地经营体系建设[J].经济师,2004(12):8-9. 被引量:1
-
4乔荣锋,高进云,张安录.城市土地供给的控制模型初探[J].现代城市研究,2005,20(8):29-33. 被引量:5
-
5冯艳萍.走节能节地型建筑之路 搞好环境保护[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5,4(4):30-31.
-
6马莉.城市土地供应时空配置问题及对策[J].技术与市场,2005,12(10A):43-45.
-
7吕小彪.快速城市化时期的土地增值与调控对策分析[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06,28(8):107-109.
-
8张威,郭善莉,穆克华,李川川.资源环境因素对城市建设用地增长的影响[J].水土保持研究,2006,13(6):255-259. 被引量:7
-
9李玉伟,程先富.芜湖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评价[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8,20(4):94-98. 被引量:5
-
10陈爽,姚士谋,吴剑平.南京城市用地增长管理机制与效能[J].地理学报,2009,64(4):487-497. 被引量:24
-
1孙激扬.环境经济与城市凝聚力[J].江南论坛,2002(4):16-16.
-
2张天柱.攻府:做好环境经济发展的指挥棒[J].科技与企业,2005(10):21-21.
-
3王丽萍.浅谈生活垃圾处理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及其选择[J].中文信息,2013(8):117-117.
-
4蒋大伟.生活垃圾处理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选择研究[J].西部大开发(中旬刊),2010(2):47-47.
-
5李萍,王锡伟.自然灾害概念的新界定[J].中国减灾,2012(12):44-45. 被引量:1
-
6蔡泽全.加强环保执法监督 创建良好生态环境[J].海南人大,2002(8):27-28.
-
7寇晓东,薛惠锋.1992~2004年西安市环境经济发展协调度分析[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7,30(4):52-55. 被引量:22
-
8胡锦涛强调: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健康发展[J].中国轮胎资源综合利用,2011(6):6-6.
-
9钟毅旺.立足源头防控 致力长效管理 着力本质安全建设[J].安全生产与监督,2008(4):35-40. 被引量:1
-
10我国安全生产“十一五”规划目标和任务[J].社会主义论坛,2006(6):21-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