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荒原意象在西方文学传统中可谓源远流长,它早已超越了荒原的本义而被赋予不同的精神象征功能。基督教文学将荒原看作是人类被上帝遗弃的具体表征,流浪汉文学则将它视为人被社会抛弃后的栖息之地。十九世纪以降,随着西方传统价值体系的崩溃,荒原意象又演变为与现实相对峙的诗性空间,其对人类悲剧精神的负载也达到了空前的程度。尼采通过对欧洲基督教文化的全方位的否定,将荒原意象作为构筑其价值体系的集结点,
出处
《小说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27-133,共7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10XZW0027)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