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雷氏透达膜原法治疗湿疟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雷氏透达膜原饮一方始见于清代医家雷丰所著《时病论》,该方以芳香化浊、理气散邪之品,共奏开达膜原、辟邪化浊之功,治疗邪伏膜原之疾患。验案以寒热往来、腹胀泛酸为主症,兼具少阳、太阴两经之病症,符合邪伏膜原之病理特点,故用是方获效。
作者
王亚晗
王兴臣
机构地区
山东中医药大学
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出处
《中医药通报》
2014年第1期19-20,共2页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Journal
基金
山东中医药科技发展计划重点项目(No.2013Z003-4)
关键词
雷氏透达膜原饮
腹胀
嗳气
《时病论》
分类号
R254.5 [医药卫生—中医内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4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7
参考文献
1
1
(清)雷丰,著.时病论[M]. 北京市中国书店, 1985
同被引文献
14
1
郑秋霞.
关于《时病论》的文献研究[J]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34(5):644-645.
被引量:1
2
鞠煜洁,苏颖.
论雷少逸时病辨治特色[J]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23(5):1-2.
被引量:8
3
余达,杨坤.
雷少逸《时病论》透邪思想浅析[J]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9,21(2):6-7.
被引量:14
4
柳亚平.
浅谈雷丰《时病论》中的伏气学说[J]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12,35(6):51-52.
被引量:8
5
柳亚平.
《时病论》对运气学说的发挥及其运用[J]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27(1):21-23.
被引量:7
6
黄玉燕.
中医疫病传变规律探讨[J]
.中医杂志,2014,55(2):157-160.
被引量:22
7
盛海忠.
《时病论》表证解表法探析[J]
.陕西中医,2014,35(4):497-498.
被引量:2
8
何汝强,李廷保.
清代名医雷丰治疗时令病临床用药配伍规律研究[J]
.中医研究,2014,27(7):61-63.
被引量:4
9
张弛,宋乃光.
《时病论》治咳法的临床应用[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7(9):589-591.
被引量:1
10
吴振.
试论《内经》“秋伤于湿”[J]
.山东中医杂志,2015,0(7):491-492.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1
1
李董男.
雷丰《时病论》外感伏气病和新感病治法[J]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34(1):6-9.
被引量:7
二级引证文献
7
1
薛盼盼,许鹏光.
从温病学辨斑疹白?探讨银屑病诊治[J]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35(5):861-864.
被引量:4
2
周桥,郭锦晨,黄辉,李家劼.
基于《时病论》论雷丰对“冬伤于寒,春必病温”理论的阐释[J]
.中医研究,2019,32(12):3-5.
被引量:2
3
袁琳,李宁.
伏邪学说溯源及后世研究现状[J]
.中国民间疗法,2021,29(10):16-18.
被引量:8
4
杨素清,柏青松,周妍妍.
温病学理论在银屑病辨治中应用探析[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23(6):4-7.
被引量:4
5
党铭发,李引刚,李彦民.
李彦民教授从伏邪论治寒湿阻络型类风湿关节炎经验总结[J]
.天津中医药,2021,38(8):982-985.
被引量:3
6
李晨,李鲜,韩冰,牛娅嫚,李伟康.
基于雷少逸《时病论》探析四时伏气病的辨治[J]
.四川中医,2023,41(6):25-27.
7
尹相乾,马文辉.
基于三阴三阳辨证体系贯通温热病文献研究综述[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9,17(7):122-126.
被引量:3
1
肖勇,刘英锋.
试论槟榔、草果、厚朴在达原饮中的配伍意义[J]
.江西中医药,2014,45(10):11-12.
被引量:17
2
廖天源.
邪伏膜原证治体会[J]
.实用中医药杂志,2007,23(2):116-117.
被引量:2
3
李昌勤,刘瑜新,康文艺.
达原饮的临床应用概述[J]
.中成药,2010,32(3):470-473.
被引量:13
4
葛喜贵.
雷丰《时病论》学术思想初探[J]
.中国中医药杂志,2004,2(1):16-16.
被引量:1
5
宋来统.
达原饮治疗无名高热1例报道[J]
.辽宁中医杂志,2005,32(2):147-147.
被引量:4
6
高忠英.
谈“邪伏膜原”与达原饮之运用[J]
.北京中医,1994,13(4):43-45.
被引量:3
7
李振明,李守伟.
“邪伏膜原”与达原饮之应用[J]
.湖北中医杂志,1998,20(6):40-41.
被引量:5
8
赵宝安.
邪伏膜原证治初探[J]
.天津中医,2000,17(5):44-45.
9
樊莹丽,荆秀芳.
达原饮治验举隅[J]
.山西中医,2009(9):6-6.
被引量:3
10
姜学连,孙云廷,魏铭,杨际超.
达原饮合升降散治疗发热体会[J]
.中国中医急症,2009,18(7):1178-1179.
被引量:4
中医药通报
2014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