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大V”传播研究的现状、问题及未来研究思考
被引量:
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大V"作为微博的标志性产物,对微博与网络舆论产生了强大的影响。本文通过全面梳理大V研究的现状,发现有关"大V"的研究少而散,与其社会影响不相称。基于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大V"研究应从厘定概念入手,结合量化研究方法,重点研究"大V"的社会控制机制与培养机制。
作者
杨晓霞
靖鸣
机构地区
南京师范大学媒介发展与危机管理研究所
出处
《新闻知识》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6-8,共3页
News Research
关键词
微博
意见领袖
影响力
社会控制
分类号
G206 [文化科学—传播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04
参考文献
20
共引文献
962
同被引文献
43
引证文献
8
二级引证文献
9
参考文献
20
1
何兵他们走在微博上.南方周末,2011-12-8(E30).
2
辛文娟.
2008-2012年新闻传播学界关于微博研究的文献综述——基于北大核心期刊相关论文的文献分析[J]
.新闻知识,2013(4):20-21.
被引量:2
3
孙卫华,张庆永.
微博客传播形态解析[J]
.传媒观察,2008(10):51-52.
被引量:183
4
喻国明.
微博价值:核心功能、延伸功能与附加功能[J]
.新闻与写作,2010(3):61-63.
被引量:109
5
王晓光.
微博客用户行为特征与关系特征实证分析——以“新浪微博”为例[J]
.图书情报工作,2010,54(14):66-70.
被引量:105
6
夏雨禾.
微博互动的结构与机制——基于对新浪微博的实证研究[J]
.新闻与传播研究,2010,17(4):60-69.
被引量:174
7
孙会,李丽娜.
高频次转发微博的特征及用户转发动机探析——基于新浪微博“当日转发排行榜”的内容分析[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2,34(6):137-138.
被引量:43
8
赵高辉,王梅芳.
人际扩散:“织里抗税”事件的微博传播模式分析——基于新浪微博的考察[J]
.新闻记者,2012(3):56-61.
被引量:5
9
张羽,侯逸君.
公民新闻传播中的微博假新闻现象探析——以新浪微博金庸“被去世”事件为例[J]
.今传媒,2011,19(2):48-50.
被引量:32
10
郭雯.
解读微博在谣言传播中的两面性——以新浪微博“碘盐事件”为例[J]
.新闻世界,2011(6):94-95.
被引量:4
二级参考文献
104
1
丁楠,潘有能.
h指数和g指数评价实证研究——基于CSSCI的统计分析[J]
.图书与情报,2008(2):001-004.
被引量:32
2
梁佳,刘进.
从巴赫金的“广场”理论看微博空间[J]
.新闻界,2011(2):33-35.
被引量:19
3
任平.
走向交往实践的唯物主义[J]
.中国社会科学,1999(1):53-69.
被引量:92
4
田志友,王浣尘,吴瑞明.
可能满意度与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及改进[J]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4,24(12):94-99.
被引量:12
5
凯斯·桑斯坦.《网络共和国--网络社会中的民主问题》,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47页.
6
新浪科技.加拿大媒体分析机构剖析Twitter.[2009-12-20].http://tech.sina.com.cn/i/2009-06-12/16233175010_2.shtml.
7
邝新华.《国产微博盛衰史》[J].新周刊,2010,(2).
8
孟波.《新浪微博-一场正在发生的信息传播变革》[J].南方传媒研究,2010,(21).
9
新浪CEO曹国伟透露,新浪微博用户已达5000万,http://www.enet.com.cn/artiele/2010/0304/A20100304616765.shtml,2010年3月4日.
10
Erving Goffman, Forms of Talk, Philadelphia :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 1981.
共引文献
962
1
贾冰.
公共阐释对信息传播的适配性——以微博为例[J]
.中外文化与文论,2019,0(1):256-265.
2
吴世文,郑子聪.
人员构成的转换与意见的可见性:中国网络意见中介者的历史演变[J]
.中国网络传播研究,2021(1):23-56.
3
邵壮.
公共卫生事件中明星型意见领袖表达行为及动因分析[J]
.新闻知识,2022(8):79-84.
被引量:1
4
宣长春,吴钧昊.
微博辩证情绪的发现及其对舆情治理的启示[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2,44(10):136-145.
被引量:4
5
金晓春,金永成.
微博的“广播”效应探析[J]
.新闻界,2011(2):36-37.
被引量:7
6
周红丰.
微博对电视娱乐新闻生产的影响[J]
.新闻爱好者,2012(5):35-36.
被引量:2
7
林秀梅,杨学琴.
电视新闻融合微博传播问题的策略探析[J]
.新闻爱好者,2012(10):57-58.
被引量:6
8
栾港.
碎片化信息环境下企业微博营销传播价值分析[J]
.经济视角(下),2012(4):41-42.
9
剌啸媛.
“微博问政”背后的伦理阐释[J]
.传承,2012(12):94-95.
被引量:1
10
任明,杨守伟.
网络论坛意见领袖的形成研究[J]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35(3):180-184.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43
1
华文.
媒介影响力经济探析[J]
.国际新闻界,2003,25(1):78-83.
被引量:35
2
靖鸣,杨晓霞.
微博“大V”的特征与构成分析[J]
.新闻与写作,2014(2):36-39.
被引量:10
3
倪虹.
大众传播媒介的权力[J]
.新闻与传播研究,1999,6(1):22-28.
被引量:20
4
赵淑兰.
党报影响力及其市场因素的理论分析[J]
.新闻战线,2005(11):56-59.
被引量:11
5
钱再见,李金霞.
论科学决策中的专家失灵及其责任机制建构[J]
.理论探讨,2006(4):129-132.
被引量:12
6
何春晖,毛佳瑜.
媒体影响力的量化指标[J]
.新闻实践,2006(10):15-17.
被引量:17
7
唐谊军.
向“影响力论”发问[J]
.新闻记者,2007(8):36-38.
被引量:5
8
麦奎尔.大众传播模式论[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
9
[英]尼克·史蒂文森.认识媒介文化[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10
奥尔波特.谣言心理学[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3.
引证文献
8
1
陈飞.
2014年中国新闻界热词解读[J]
.军事记者,2015,0(1):6-8.
2
靖鸣,肖婷婷.
关于突发事件中微博“大V”传播行为的思考——以“3·1”云南昆明火车站暴力恐怖案件为例[J]
.新闻爱好者,2015(1):42-47.
被引量:3
3
樊钉.
论协商民主视角下的专家决策参与[J]
.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15(6):5-10.
4
朱燕丹,靖鸣.
微博“大V”影响力研究及其思考[J]
.青年记者,2016(10):57-62.
被引量:2
5
张芳.
大V微博传播研究[J]
.西部广播电视,2016,37(5):29-30.
被引量:3
6
宋怡然,刘文凯,宋天舒.
传播学语境下网络大V的形成与去神秘化[J]
.新闻传播,2016(7):105-105.
7
郭艳霞.
娱乐界大V的传播行为变迁研究[J]
.新媒体研究,2017,3(13):5-6.
被引量:1
8
游雨欣.
资深媒体人作为网络大V的传播行为研究[J]
.德州学院学报,2023,39(5):34-37.
二级引证文献
9
1
吴世文,郑子聪.
人员构成的转换与意见的可见性:中国网络意见中介者的历史演变[J]
.中国网络传播研究,2021(1):23-56.
2
张芳.
论“大V”微博传播中的“议程设置”模式[J]
.新闻传播,2016(7):66-67.
被引量:1
3
刘雪峰.
从微博公信力缺失看自媒体公信力塑造与提升[J]
.传播与版权,2017(5):100-102.
被引量:3
4
马红霞.
互联网条件下提升政府舆论引导能力探究——以镇江市为例[J]
.镇江高专学报,2017,30(3):79-83.
5
陈永波.
微博大V概念的量化研究[J]
.电子世界,2018,0(11):56-57.
6
张赟.
网络大V对民族舆情的影响研究[J]
.情报探索,2018(10):81-89.
7
张颖霞,佘廉.
网络突发事件群体行为变迁的实证比较研究[J]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52(3):56-63.
8
刘岩,马廷魁.
行动者网络理论视角下公共危机的多主体协同传播——基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分析[J]
.社科纵横,2020,35(11):70-80.
被引量:8
9
刘斌.
贺娇龙爆红事件中微博媒体影响力实证研究[J]
.海河传媒,2021(6):19-25.
1
张蓓蓓.
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研究思考[J]
.现代情报,2010,30(4):165-168.
被引量:6
2
陈国权.
2007热点事件与问题报道[J]
.中国记者,2008(1):29-31.
被引量:1
3
张小曼,叶春峰.
大学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研究文献的分析与思考[J]
.情报杂志,2008,27(6):146-148.
被引量:5
4
高平亮.
编辑出版的专业理念与核心价值研究[J]
.新闻研究导刊,2014,5(14):20-21.
被引量:1
5
曹平.
我国公共图书馆“三网融合”应用研究[J]
.图书与情报,2011(4):109-111.
被引量:9
6
李玉凤,赵玉茹.
基层档案室声像档案的归档管理[J]
.北京档案,2005(7):28-29.
7
何洁.
信息时代档案管理工作问题及对策探析[J]
.办公室业务,2016,0(11):104-104.
被引量:2
8
张湘.
新时期档案馆社会功能再认识[J]
.中外建筑,2010(1):103-104.
9
李明文.
信息全球化背景下的新闻语言研究思考[J]
.新闻三昧,2006(1):79-79.
被引量:1
10
陈力丹.
媒介对舆论的社会控制机制——沉默的螺旋[J]
.国际新闻界,1998,20(1):47-49.
被引量:26
新闻知识
2014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