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物化时代的文学生存——“70后”、“80后”作家评析 被引量:6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70后"、"80后"作家以"代"的名义出击文坛,依托纯文学刊物出道,却依靠出版业包装与媒体炒作走红,深谙年轻和性感是其最耀眼的符码,视"性的青春形象"为文化资本,践行市场集体主义。他们将"坏女孩走四方"奉为一种新的意识形态,以毫无遮拦的感性写作以及隐秘心理透明化,彰显了以往文学从未有过的勇气,释放着青春期的感性能量,展现了物化时代空虚而又充满欲望的时代情绪。他们的写作是在以市场经济为底色的物化时代进行的文学行为,但在经过年龄、经验、思想的沉淀后,他们不应该再委身于物化时代的绑架,应该有更深的思考和超越,从而在自己的身上战胜时代。
作者 于文秀
出处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4-42,共9页 Literature & Art Studies
基金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批准号:NCET-10-0134) 中宣部2012年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资助项目阶段性成果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35

  • 1尼采:《作为教育家的叔本华》,周国平译,译林出版社2012年版,第30、55页.
  • 2张柠.“80后”的生存状况、价值取向和想象方式[J].中国图书评论,2008,31(11):23-30. 被引量:2
  • 3宗仁发,施战军,李敬泽.关于“七十年代人”的对话[J].南方文坛,1998(6):13-17. 被引量:16
  • 4汪洋:《80后,市场经济下的蛋》,载《记者观察》2008年第4期.
  • 5西莉亚·卢瑞.《消费文化》,张萍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33页.
  • 6布尔迪厄著.《关于电视》[M].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版.第87页,第71页,第70页,第14页,第44页,第65页,第62、87页.
  • 7米兰·昆德拉.《小说的艺术》[M].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年版.第54页.
  • 8阎连科.文学的个人主义——在上海大学文学周的讲演[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1(2):11-14. 被引量:4
  • 9赵勇:《从文坛事件看文学场的混乱与位移》,载《中华读书报》2008年6月25日.
  • 10埃德加·莫兰:《时代精神》,陈一壮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164页,第171页,第177页,第200页,第201页.

二级参考文献33

  • 1陈晓明.最后的仪式——“先锋派”的历史及其评估[J].文学评论,1991(5):128-141. 被引量:50
  • 2路文彬.城市空间、视觉媒介与女性形象——中国当代影视女星青春形象的历史渐变[J].文艺争鸣,2006(3):106-110. 被引量:7
  • 3王珲.《她俩把“问题”解决了--卫慧和棉棉的吵架》[J].三联生活周刊,2000,.
  • 4石康:“卫慧《上海宝贝》批判”,http://www.xiaoshuo.com/jsp/knowledge.jsp?id=15165&bid=0018576.
  • 5大卫.《卫慧:封面就是我》,载《南方都市报》2000年2月11日.
  • 6小光.《迷茫的罂粟疯狂地开》,中华读书http://www.booktide.com,2003年12月18日.
  • 7浮蓉,季明.《西方学者:“身体写作”低俗,甚至发出“腐烂”气息》,http://new.xinhuanet.com/mrdx/2005-09/03/content_3434398.htm.
  • 8张者.《学者为美女作家“号脉”》,新华http://news.xinhua.com/book/2003-03/04/content.756137.htm.
  • 9萨义德.《世界·文本·批评家》,单德兴译,引自爱德华·W.萨义德.《知识分子论》,2页“译者序”.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年版.
  • 10张欣.《浮与缘》,见张欣中篇小说集《浮世缘--都市女性三重奏》,华夏出版社,2000年版.

共引文献203

同被引文献145

引证文献6

二级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