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当代上海“老板佛教徒”的公益慈善实践与公民意识的建构 被引量:3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老板佛教徒"是上海佛教公益慈善的重要参与者,佛教公益慈善实践与公民意识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内在关联。"老板佛教徒"组成的"信仰共同体"及其所参与的公益慈善活动,一方面是出于信仰的表达;另一方面体现出新时期佛教社团所具有的社会意义:即以信仰为纽带的社会团结,是公民共同体意识得以培育的载体,为志愿者精神提供了实践的平台,藉此可以建构出一种"功德互惠、精神分享"的社会信任关系。
作者 高虹
出处 《世界宗教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02-107,共6页 The World Religious Cultures
基金 201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当代中国大陆汉传佛教慈善组织管理与运行模式研究>(11YJCZH098)的阶段性成果 2011年度上海市委党校(行政学院)系统青年课题项目<新时期上海宗教组织的发展机制及社会影响研究>(2011024)的阶段性成果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9

  • 1Shils, Edward," The Virtue of Civility" in Steven Grosby ( eds. ) Liberalism, Tradition, and Civil Society. ( Indianapolis : Liberty Fund, 1997), pp.330-333, p.322, pp.338-339.
  • 2高丙中.《中国的公民社会发展状态--基于‘公民性’的评价》,《民间文化与公民社会--中国现代历程的文化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10月,第309页.
  • 3甘绍平.《论经济主体道德行为的动机》,载于叶敬德主编.《市场经济与商业伦理》,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3月版,第133页.
  • 4郑筱筠.《灾难现场的宗教应对体系》,2011年"中国社会科学论坛"论文.
  • 5郑筱筠.“另类的尴尬”与“玻璃口袋”——当代宗教慈善公益的“中国式困境”[J].世界宗教文化,2012(1):52-58. 被引量:20
  • 6尼克·克罗斯利:《公民身份、主体间性与生活世界》,载尼克·史蒂文森编《文化与公民身份》,陈志杰译,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7年版,第62页.
  • 7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下卷),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第635--636页.
  • 8杨庆垫著,范丽珠等译.《中国社会中的宗教--宗教的现代功能与其历史因素之研究》,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268-307页.
  • 9J.Habermas, The Theory of Communicative Action, Boston: Beacon Press, 1984, pp. 25-26.

二级参考文献3

共引文献21

同被引文献52

引证文献3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