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近十年黄庭坚诗歌研究综述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新世纪以来,学界对黄庭坚诗歌的研究,有了很大的发展,研究内容涉及到各个方面。如有对黄庭坚诗歌创作影响进行研究的,也有对黄庭坚某一类诗歌专门做研究的,或者对其"夺胎换骨"法有争论的,更有研究后世对黄庭坚诗歌理论体系接受的研究等等,且各方面都取得了不小的成就。
作者
赵念
机构地区
贵州大学
出处
《绥化学院学报》
2014年第2期43-46,共4页
Journal of Suihua University
关键词
黄庭坚
诗歌研究
近十年
分类号
I207.2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52
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26
同被引文献
21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8
1
黄宝华;匡亚明.黄庭坚评传@前言[M]{H}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3.
2
韩元.
黄庭坚诗歌比喻的渊源及其创新[J]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3,26(1):73-77.
被引量:1
3
许清云.
再论皎然三偷说对黄庭坚诗法的启示[J]
.中国韵文学刊,2013,27(1):1-8.
被引量:5
4
左志南.
静穆与洒脱——论黄庭坚对佛禅“静观”的融摄与其诗歌创作之关系[J]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8(1):82-86.
被引量:2
5
王培友.
黄庭坚统摄心性存养与诗歌艺术的方法及其诗学价值[J]
.中国文化研究,2009(4):69-80.
被引量:5
6
周裕锴.
惠洪与换骨夺胎法——一桩文学批评史公案的重判[J]
.文学遗产,2003(6):81-98.
被引量:15
7
莫砺锋.
再论“夺胎换骨”说的首创者——与周裕锴兄商榷[J]
.文学遗产,2003(6):99-109.
被引量:13
8
陶文鹏.
澄江一道月分明——黄庭坚《登快阁》赏析[J]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2013(2):69-71.
被引量:1
二级参考文献
52
1
中国现代社会科学家[J]
.晋阳学刊,1983(5):113-114.
被引量:1
2
周裕锴.
“夺胎换骨”新释[J]
.文史知识,2000(9):93-95.
被引量:8
3
周裕锴.
梦幻与真如──苏、黄的禅悦倾向与其诗歌意象之关系[J]
.文学遗产,2001(3):68-75.
被引量:32
4
叶帮义.
20世纪的黄庭坚诗歌研究[J]
.中国韵文学刊,2004,18(1):43-51.
被引量:4
5
邱美琼,胡建次.
惠洪与黄庭坚的交游及对其诗法的传释[J]
.河池学院学报,2005,25(3):52-55.
被引量:1
6
邱美琼.
承传与转折:方回对黄庭坚诗歌的接受[J]
.重庆社会科学,2006(3):48-51.
被引量:2
7
李通玄.《新华严经论》,《大正藏》第36卷,第734页中.
8
王运熙,顾易生主编.《中国文学批评通史》(4),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194页.
9
史容注.《山谷外集诗注》卷9.
10
史容注.《山谷外集诗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372页.
共引文献
26
1
范金晶.
创造还是蹈袭?——重论“夺胎换骨”的渊源与影响[J]
.中外文化与文论,2020(3):186-199.
被引量:1
2
成明明.
《冷斋夜话》与江西诗派[J]
.云南社会科学,2005(1):124-127.
3
王水照,由兴波.
论黄庭坚诗学思想和书法理论的互通与互补[J]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37(2):86-97.
被引量:7
4
冯利华.
以才学为诗及其阐释文本的陌生化效应[J]
.求索,2010(4):171-173.
5
张然.
“窃”:中国古代诗歌研究不容回避的问题[J]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3(2):19-21.
被引量:1
6
周裕锴.
“夺胎”与“转生”的信仰——关于惠洪首创作诗“夺胎法”思想渊源旁证的考察[J]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8(2):1-4.
被引量:1
7
许瑶丽.
论高校社科学报重点栏目的建设[J]
.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7(3):84-86.
8
王培友.
论两宋“理学诗派”的文学特征及其历史地位[J]
.中国文化研究,2011(1):68-80.
被引量:8
9
郭庆财.
惠洪的文字禅与句法论[J]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8(5):62-66.
被引量:1
10
王培友.
唐宋诗之争、宋贤精神及宋诗文化生态研究的理论思考[J]
.中国文化研究,2014(1):71-85.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21
1
李瑞.
黄庭坚咏山水花鸟诗意象与意境分析[J]
.当代小说(下半月),2009,0(9):25-26.
被引量:1
2
班澜.
也说黄庭坚诗歌意象的“陌生化”[J]
.内蒙古社会科学,2001,22(6):59-63.
被引量:1
3
沈叶.
从“有法之法”看山谷诗学——浅谈江西诗派黄庭坚的诗学主张[J]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5):92-94.
被引量:4
4
任渊,史客,史季温.山谷诗集注[H].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
5
黄宝华、匡亚明.黄庭坚评传[H].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
6
黄宝华.黄庭坚诗词文选评[H].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7
缪钺等.黄庭坚诗文鉴赏辞典[H].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
8
傅玄琮.黄庭坚和江西诗派卷[H].北京:中华书局,1978.8.
9
黄启方.黄庭坚研究论文集[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10
《诗经译注》,程俊英撰,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3月第三次印刷.
引证文献
2
1
李月寒.
黄庭坚诗歌中的藤意象分析[J]
.文学教育,2016(11):44-46.
2
郎娟娟.
论黄庭坚的诗歌特色[J]
.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8(1):32-34.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
1
吴荷花.
黄庭坚和江西诗派形式批评研究[J]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22(6):67-69.
1
韩元.
黄庭坚诗歌比喻的渊源及其创新[J]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3,26(1):73-77.
被引量:1
2
梅俊道.
论黄庭坚诗歌中的自我形象[J]
.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4(2):35-37.
3
凌左义.
黄庭坚诗歌审美论略说[J]
.九江师专学报,1990(4):1-3.
4
孙民.
黄庭坚诗歌形象初探[J]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1987,5(2):51-53.
5
左汉林.
论黄庭坚学杜及其得失[J]
.长春大学学报,2012,22(11):1364-1367.
6
邱美琼.
黄庭坚诗歌传播与接受的文本预结构[J]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6,27(2):89-93.
7
周云华.
略谈黄庭坚诗歌中的孤高兀敖的人格体现[J]
.临沧教育学院学报,2003,12(2):67-69.
8
凌左义.
黄庭坚诗歌思想价值的论辩[J]
.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15(3):1-10.
被引量:1
9
邱美琼.
由求同到证异:翁方纲对黄庭坚诗歌的接受[J]
.江西社会科学,2007,27(10):122-125.
被引量:4
10
邱美琼,胡建次.
黄庭坚诗歌在宋代的传播[J]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5,26(2):90-95.
绥化学院学报
2014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