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终究是女人——许鞍华女性心理意识的发展轨迹及形成探因
被引量: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许鞍华作为当下最有影响的女性导演,探索其女性心理意识的发展轨迹,分析其女性意识形成的原因,可以从其不断延展的心理意识轨迹中把握导演不断求索的过程,而带着对导演创作意识的了解再去看她的电影,对于从更深的层次了解许鞍华电影,并分析其心理机制的形成过程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
孙璐
刘晓希
机构地区
成都医学院
西南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
出处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25-129,共5页
Contemporary Literary Criticism
关键词
许鞍华
女性导演
女性心理意识
女人电影
分类号
J905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37
引证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5
参考文献
5
1
梅内盖蒂;艾敏;刘儒庭.电影本体心理学——电影和无意识[M]{H}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723.
2
邝保威.许鞍华说许鞍华[M]{H}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7.
3
张爱玲.十八春[M]{H}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200376.
4
许鞍华.新浪潮的进行时[J]{H}收获,2008(1).
5
胡智锋.影视文化论稿[M]{H}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138.
同被引文献
37
1
刘曼霖.
浅析许鞍华电影的平民美学——以《天水围的日与夜》、《桃姐》为例[J]
.电影评介,2014(4):34-35.
被引量:2
2
蒋欣欣.
西方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J]
.求索,2004(8):127-130.
被引量:9
3
孙慰川.
论许鞍华电影中的两性形象及其性别意识[J]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8(4):146-151.
被引量:12
4
董美珍.
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发展[J]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2(2):23-26.
被引量:10
5
侯玲.
许鞍华视野中的香港“市民社会”演进——论许鞍华影片中人物角色认同危机[J]
.电影评介,2007,0(6):17-18.
被引量:4
6
许乐.
许鞍华的现实之旅——《天水围的日与夜》及其他[J]
.电影艺术,2009(5):72-74.
被引量:10
7
戴雪红.
女性主义的立场论研究述评[J]
.马克思主义研究,2010(2):80-87.
被引量:10
8
陈晓宇.
孤岛中的守望者——析许鞍华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及其女性主体意识[J]
.青年作家(中外文艺),2009(12):34-36.
被引量:9
9
熊婕.
《天水围的日与夜》:“真、善、美”的成功之作[J]
.电影文学,2010(9):66-67.
被引量:1
10
黄秀坤.
许鞍华电影的悲剧意识[J]
.电影文学,2010(16):14-15.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7
1
王蒙.
许鞍华女性意识主导下的电影特色[J]
.电影评介,2016,0(3):31-33.
2
黄晓洲.
《黄金时代》镜头语言的表达空间[J]
.电影文学,2016(20):128-130.
被引量:1
3
宋红岩.
香港导演许鞍华电影中的存在主义思想[J]
.电影文学,2018(1):90-93.
被引量:1
4
王林栋.
《明月几时有》的女性主义色彩[J]
.电影文学,2018(3):78-80.
被引量:1
5
崔淑慧,游弋.
许鞍华电影中的人文关怀[J]
.东南传播,2019(2):46-48.
被引量:1
6
矫瑞森.
浅析许鞍华电影中的女性意识[J]
.短篇小说(原创版),2017,0(2Z):82-83.
7
姜文.
“女性奥秘”的祛魅——许鞍华后期作品中的女性话语研究[J]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7(4):96-101.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5
1
王宁.
论许鞍华电影的现实主义——《桃姐》和《黄金时代》的对比分析[J]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8(1):147-151.
2
徐诗颖,肖小娟,何春桃.
2018年香港文学研究概况[J]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20,37(4):40-52.
3
董瑞,董文桃(指导).
许鞍华电影中战争题材的人文关怀--以《投奔怒海》和《明月几时有》为例[J]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22(1):156-158.
被引量:1
4
欧阳宇光.
论新浪潮电影中的女性视阈——以许鞍华《女人四十》和《桃姐》为例[J]
.声屏世界,2022(7):39-41.
被引量:1
5
李晨灏,王智汪.
明清合州地区列女群体探究——基于方志文本视角[J]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40(1):97-103.
1
田丁.
论声乐学习中的自我意识[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9(2):122-122.
2
佟晓霞.
浅谈良好的歌唱心理及其培养[J]
.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08,24(1):124-125.
3
祝卫红.
谈心理学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J]
.浙江广播电视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10(2):46-47.
4
纪雪,黄小敏.
歌唱表演的因素——心理因素[J]
.大舞台,2011(4):90-91.
5
阮学云.
人文情怀在元代绘画中的表现[J]
.文艺争鸣,2011(03X):81-83.
6
赵艳.
舞蹈表演初探[J]
.广东艺术,2005(4):64-65.
7
崔立忠.
浅析雕塑创作过程中的心理意识[J]
.美术大观,2012(6):61-61.
8
李坚.
图腾文化的舞蹈继承[J]
.民族艺术研究,1995,8(3):39-44.
被引量:2
9
赵阳.
浅谈弗洛伊德对中国当代现实主义绘画的影响[J]
.雪莲,2015(6X):53-54.
10
骆志芬.
论歌唱中的控制[J]
.昌吉学院学报,2009(4):56-58.
当代文坛
2014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