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索尔·贝娄小说《赫索格》的犹太特质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美国当代著名犹太小说家贝娄的作品,与犹太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论文以其代表作《赫索格》为例,通过对小说情节设置、内容内涵、结构模式等进行分析,集中探讨贝娄这部小说的犹太特质。
作者
李珺
机构地区
黔西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
出处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第6期131-132,142,共3页
Journal of Suzhou Education Institute
关键词
贝娄
《赫索格》
犹太特质
分类号
I106 [文学—世界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13
同被引文献
6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7
1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M].商务印书馆,1984.
2
Fuchs's interview with Bellow in Maariv, 13 Januarv 1978.37.
3
Chirantan Kulshreslha, "Conversation with Saul Bellow" Chieago Review23 ,no.4,1972.15.
4
中国基督教协会.圣经·创世记[Z].2000.
5
索尔·贝娄著,宋兆霖译.赫索格[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
6
王小红.
思想迷惘的赫索格——美国60年代知识分子精神危机的缩影[J]
.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5):23-25.
被引量:5
7
利奥?拜克著,傅永军,于健译.犹太教的本质[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2.
二级参考文献
1
1
王云弟.
“我看我自己”——论索尔·贝娄的《赫索格》[J]
.外国文学研究,1995,17(1):55-60.
被引量:3
共引文献
13
1
周皓,张瑛.
《赫索格》结尾的犹太性解读[J]
.科教文汇,2008(32):252-253.
被引量:1
2
周皓.
找寻诗意的存在——《赫索格》结尾探析[J]
.江淮论坛,2008(5):189-192.
被引量:1
3
杨荣.
茨威格文学传记与精神分析学说[J]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87-93.
被引量:2
4
邹凌燕.
试用精神分析学说解读——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J]
.天府新论,2009(B06):176-177.
被引量:1
5
邵杰.
浅析《哈姆雷特》中主人公复仇延宕的原因[J]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31(6):67-67.
6
于婧婧.
试论劳伦斯与弗洛伊德俄狄浦斯情结的异同[J]
.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2011(5):41-42.
7
宋新丽,盛如真.
用精神分析学解读蒂姆伯顿的影视创作[J]
.中国西部科技,2011,10(31):85-86.
被引量:2
8
张月琴.
赫索格的知识分子社会属性“被边缘化”解构[J]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12(1):130-132.
被引量:1
9
张燕梅.
感性的反抗——对视觉文化的一种阐释[J]
.新闻知识,2012(6):30-31.
10
成榕.
象征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思维方式[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10(9):90-93.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6
1
白英丽,张海燕.
负罪、受难、死亡与救赎——论贝娄小说中犹太知识分子精神救赎的必要性[J]
.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10,31(2):76-79.
被引量:1
2
汪汉利.
文化冲突与身份认同——从《赫索格》看索尔·贝娄的身份焦虑[J]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3(4):33-37.
被引量:7
3
向方.
论《赫索格》中犹太文化所受的冲击[J]
.文学界(理论版),2012(9):165-166.
被引量:1
4
朱志美.
浅议贝娄小说中人物形象的犹太原型[J]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13(9):26-27.
被引量:1
5
赵秀兰.
索尔·贝娄作品中的新人文主义思想[J]
.贵州社会科学,2013(11):121-126.
被引量:1
6
彭涛.
摩西·赫索格的犹太标识窥探[J]
.时代文学(上半月),2012,0(4):147-149.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1
1
李冰.
论贝娄小说的犹太性与世界性[J]
.文艺争鸣,2015(6):165-167.
1
赵云霞.
《店员》中的受难人物原型探析[J]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2008(4):89-90.
被引量:1
2
乔国强.
索尔·贝娄学术史研究[J]
.东吴学术,2013(2):138-143.
3
刘文松.
多种角度看索尔·贝娄--论诺贝尔奖得主索尔·贝娄的几种传记[J]
.译林,2003(3):198-201.
被引量:1
4
李珺.
从贝娄的《赫索格》谈起[J]
.中外文化交流,2013(9):88-90.
5
王柏力.
从拉康心理学角度分析《美国牧歌》中利沃夫父女的悲剧命运[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32(11).
被引量:1
6
曾健坤,宁云中.
迷失、反思与回归:索尔·贝娄《赫索格》身份探讨[J]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41(2):152-155.
被引量:2
7
乔国强.
论索尔·贝娄小说中的历史主题[J]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1998(3):39-41.
被引量:6
8
孙鲁瑶.
击碎偶像,终得涅槃——从《陌生的身体》看辛西娅·欧芝克的反偶像崇拜思想[J]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15(6):89-92.
9
刘颖.
新现实主义下菲利普·罗斯对犹太人身份的关注[J]
.科教文汇,2009(30):256-257.
10
王祖友.
后现代主义小说文本中的历史反思——评辛西娅·欧芝克的两篇短篇小说[J]
.外国文学,2004(5):15-19.
被引量:5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