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区域发展规划基础理论述论
被引量:
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新时期对区域发展规划工作提出了挑战。本文认为完善区域发展规划的理论基础 对提高区域发展规划工作水平有重要作用。区域发展规划的基础理论包括三部分:核心是可 持续发展理论,支柱是空间经济学基本原理,基石是现代系统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本文对这三 部分理论作了归纳和探讨。
作者
熊艳
出处
《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2期27-31,共5页
Journal of Chongqing Normal University Edition of Social Sciences
关键词
区域发展规划
区域经济
基础理论
中国
可持续发展
区域经济增长理论
空间经济学
现代系统科学
分类号
F127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F120.2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3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47
同被引文献
24
引证文献
9
二级引证文献
33
参考文献
1
1
毛汉英,方创琳.
新时期区域发展规划的基本思路及完善途径[J]
.地理学报,1997,52(1):1-9.
被引量:48
二级参考文献
13
1
团体著者,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1994年
2
樊杰,地理研究,1993年,1期
3
毛汉英,地理学报,1991年,4期
4
黄以柱,区域开发与规划,1991年
5
弗拉基米罗夫 V V,苏联区域规划设计手册,1991年
6
吕克白,国土规划文稿,1990年
7
吴传钧,国土开发整治与规划,1990年
8
贾风和,区域经济理论与模型,1989年
9
邹德慈,城市和区域规划(译),1985年
10
毛汉英,人地系统与区域持续发展研究,1995年
共引文献
47
1
方创琳.
论公效兼容型的区域发展规划[J]
.人文地理,1999,14(4):6-9.
被引量:4
2
方创琳.
新时期区域发展规划的基本内涵与类型体系[J]
.规划师,1998,14(3):109-113.
被引量:3
3
毛汉英.
新时期区域规划的理论、方法与实践[J]
.地域研究与开发,2005,24(6):1-6.
被引量:34
4
胡序威.
中国区域规划的演变与展望[J]
.地理学报,2006,61(6):585-592.
被引量:112
5
李广斌,王勇,谷人旭.
我国区域规划编制与实施问题研究进展[J]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6,22(6):48-53.
被引量:12
6
张利华,李颖明.
区域科技发展规划评估的理论和方法研究[J]
.中国软科学,2007(2):95-101.
被引量:10
7
方中权,陈烈.
区域规划理论的演进[J]
.地理科学,2007,27(4):480-485.
被引量:16
8
方忠权,丁四保.
主体功能区划与中国区域规划创新[J]
.地理科学,2008,28(4):483-487.
被引量:60
9
王强,伍世代,李永实,汤晓华,陈国子.
福建省域主体功能区划分实践[J]
.地理学报,2009,64(6):725-735.
被引量:76
10
张燕.
县(市)经济可持续发展决策支撑系统设计研究[J]
.地理科学进展,1998,17(3):71-79.
被引量:6
同被引文献
24
1
李培祥.
试析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J]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1997,14(3):62-65.
被引量:3
2
吴贵生,徐建国,魏守华.
试论区域科技发展中的十个关系[J]
.中国软科学,2004(6):96-102.
被引量:20
3
陈斐,郭朝辉,杜道生,周旭,贾云鹏.
基于GIS的区域经济分析与决策初步研究[J]
.人文地理,2002,17(6):77-80.
被引量:15
4
琚胜利,陆林,杨效忠,朱桃杏.
基于城镇体系的中国会展经济空间结构研究[J]
.城市规划学刊,2006(1):93-97.
被引量:8
5
重庆建筑工程学院 同济大学.区域规划概论[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5-7.
6
李德仁,李清泉.地球空间信息科学的兴起与跨世纪发展 http//:www.digitalearth.gov.cn.
7
宋群.21世纪初国际经济发展趋势及中国的战略选择 http//: www.amr.gov.cn.
8
李泊溪."十五"期间地区发展战略与政策 http//: www.macrochina.com.cn.
9
谢扬.中国城市化的道路与方向 http//: www.curb.com.cn.
10
李晓西.20年观察思考:李晓西论文集,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年.
引证文献
9
1
王贤文,姜照华.
基于可计算GIS的区域科技体系研究[J]
.科学管理研究,2006,24(4):27-30.
被引量:2
2
王静.
现代物流拉动区域经济发展的研究[J]
.榆林学院学报,2007,17(5):4-5.
3
柴寿升,鲍华,常会丽.
基于区位与空间结构理论的城市会展产业空间布局与功能优化研究[J]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6(3):21-26.
被引量:5
4
刘淑慧.
增长极理论及其在我国的运用探讨[J]
.经济师,2001(8):21-22.
被引量:5
5
吴巧生,王华.
区域矿产资源规划的定位与定向[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1,11(4):45-47.
被引量:7
6
陈骞.
五大功能区差异化发展战略视角下重庆会展经济生态圈构建研究[J]
.长江丛刊,2017,0(14):151-151.
7
张延波.
地球空间信息科学与区域发展规划的关系[J]
.测绘软科学研究,2002,8(2):14-17.
8
丁振新,施金亮.
论松江区房地产业发展战略[J]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1(2):43-47.
被引量:1
9
李侃桢,童本勤,程同升.
南京主城人口合理容量研究[J]
.城市规划,2003,27(5):68-71.
被引量:13
二级引证文献
33
1
邓贵安,蒋天喜,刘月星.
龙胜矿产资源开发保护规划与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J]
.矿产与地质,2004,18(5):476-479.
2
陈真真,毕秀晶.
房地产业对城市化的影响——以上海为例[J]
.中国商界,2008(1):112-113.
被引量:4
3
胡勤勇,王毅.
兰州城市安全体系建设初探[J]
.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15(3):8-10.
4
吴文恒,牛叔文,杨振.
河谷型城市兰州中心城区人口规模初步研究[J]
.人文地理,2006,21(2):119-123.
被引量:6
5
郭广东,黄清跃.
旧城改造中人口合理容量研究——以福建安溪县老城区为例[J]
.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06,4(3):318-322.
被引量:1
6
吴文恒,牛叔文,何效祖,曾明明.
西部河谷型城市人口容量研究——以天水市为例[J]
.经济地理,2006,26(4):614-618.
被引量:10
7
李雅静,杨文选.
构建关中城市群的可行性分析及发展对策[J]
.经济师,2007(1):282-282.
8
刘克强,王丹,孟旭光.
矿产资源规划实施政策措施分析[J]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7,20(8):19-20.
被引量:11
9
潘竟虎,董晓峰,魏延强,王芳.
兰州市中心城区适度人口测算分析[J]
.西北人口,2008,29(3):50-54.
被引量:7
10
姜国虎,解志薇,刘善军.
滦平县矿产资源规划及其可持续发展[J]
.西部探矿工程,2009,21(2):115-117.
被引量:1
1
张彦.
市场经济和现代经济学理论中的系统思想[J]
.系统科学学报,1996,10(1):71-75.
被引量:1
2
八面来风[J]
.学习与实践,1996(11):62-63.
3
相丽玲,蔡华利.
电子政务建设的复杂性特征及其发展策略——基于CAS理论的思考[J]
.生产力研究,2007(21):88-91.
被引量:5
4
郭益龙,朱唤云,朱志辉.
加强统计教育 完善统计职能[J]
.理论观察,1992(4):40-41.
5
顾新华,顾朝林,陈岩.
简述“新三论”与“老三论”的关系[J]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1987,7(2):71-74.
被引量:25
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