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在场的缺席”与“缺席的在场”——论丁玲小说中男性形象的符号化存在 被引量:1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丁玲的小说体现了强烈的女性自我意识,其小说中的男性形象大多是模糊的,被弱化、异化和欲化的。一类是他们的存在受女性形象遮蔽,他们身上缺少能够左右女性的精神力量,其主体在场而主体精神缺乏,成为"在场的缺席"者。另一类是需要通过女性的回忆或日记去找寻的,他们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女性的行动,成了"缺席的在场"者。这两类人物被批判和消解,成了符号化的存在,他们彻底颠覆了传统的男性形象。
作者 姜惠 王珍
出处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4年第1期90-92,共3页 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 of Jiamusi University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7

二级参考文献9

  • 1[捷克]米兰·昆德拉.小说的艺术[M].董强,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
  • 2[古希腊]亚里士多德 陈中梅 译.诗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 3[美]勒内·韦勒克,奥斯汀·沃伦.文学理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 4[挪威] 雅各布·卢特.小说与电影中的叙事[M].徐强,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 5[美]西蒙·查特曼.故事与话语[M].徐强,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124.
  • 6[法]缪塞尔·贝克特.贝克特选集之《等待戈多》[M].余中先,郭昌京,译.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6.
  • 7[法]罗兰·巴.恋人絮语--一个解构主义的文本[M].汪耀进,武佩荣,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191.
  • 8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上)[M].北京:中华书局,2009:35.
  • 9陈龙.自传性:现代女作家“女性写作”的途径[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7(1):218-227. 被引量:12

共引文献10

同被引文献8

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