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从谢赫“六法”看中国画创作观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通过南齐谢赫《古画品录》中提出的"六法",与创作实践相结合,得出新的艺术视觉观点,力图在美术创作实践中寻求与感受谢赫"六法"的理论体系,并通过阅读诸家理论研究与"六法"的相关研究,推演出诸如"三远""、六要""、新七法"、《涅槃经》佛性"六法"观点等有关美术理论讨论的课题,试图探讨有关未知的话题而展开讨论中国画创作观念。
作者
叶磊
机构地区
运城学院
出处
《艺术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报)》
2014年第1期62-63,共2页
Art Research
关键词
谢赫
六法
中国画
创作观
分类号
J212 [艺术—美术]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4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7
同被引文献
3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3
1
[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一)“论画六法”[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63.
2
周积寅.谢赫“六法”有什么意义.载上海书画出版社编:古代艺术三百题.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89.
3
韩刚.
谢赫“六法”渊源考[J]
.美术研究,2010(2):65-73.
被引量:8
二级参考文献
34
1
金克木.《印度的绘画六支和中国的绘画六法》[J].读书,1979,(5).
2
李泽厚,刘纲纪.《“六法”初步研究》,据刘纲纪.《中国书画、美术与美学》,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10月第1版.页258.
3
阮璞.《谢赫“六法”原义考》.据《中国画史论辩》,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1993年7月第1版.页12-14.
4
隋·胡吉藏.《大乘玄论》卷三《佛性义十门·异释第二》,据大正新修《大藏经》第45册No.1853.页35下.
5
隋·胡吉藏.《大乘玄论》卷三《佛性义十门·冥释第二》,据大正新修《大藏经》第45册No.1853.页35下-36上.
6
唐·道宣.《续高僧传》卷五《义解篇初·梁钟山开善寺沙门释智藏传十二》,据大正新修《大藏经》第50册,页465-467.
7
宋·智圆:《涅槃玄义发源机要》卷二云,据大正新修《大藏经》第38册.27页.
8
(北凉)昙无谶译.《大般涅槃经》卷第三十二《师子吼菩萨品第十一之六》,据大正新修《大藏经》第12册No.0374《大般涅槃经》,页556下.
9
隋·胡吉藏.《大乘玄论》卷三《佛性义十门》,据大正新修《大藏经》第45册No.1853.页35中.
10
(北凉)昙无谶译.《大般涅檠经》卷第二十五《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品第十之五》,据大正新修《大藏经》第12册No.0374.页515上.
共引文献
7
1
严焯斌.
浅谈“六法”对中国画创作的启示[J]
.美术文献,2019,0(10):8-9.
2
邵学海.
《古〈画品〉录》校注前言(节选)[J]
.湖北美术学院学报,2015,18(2):4-10.
被引量:1
3
张法.
艺术学:2010年扫描[J]
.文艺争鸣,2011(04X):4-13.
被引量:1
4
季承.
谢赫“六法论”之“气韵生动”探析[J]
.美术教育研究,2019,0(21):62-63.
被引量:2
5
韩刚.
晋唐画学“传移模写”观念变迁考述[J]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20,18(1):50-58.
被引量:1
6
廖华洁.
“师古而化,我法相忘”——《山静居画论》“法古观”探微[J]
.艺术科技,2021,34(21):151-153.
7
刘晓雯.
谢赫“六法”语境下的中国时尚摄影研究[J]
.艺术与设计(理论版),2022(12):122-125.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3
1
张运山.
盆景化静为动艺术手法[J]
.花木盆景(下半月),2002(11):20-22.
被引量:2
2
王琳.
浅谈中国绘画对盆景艺术的影响[J]
.现代园艺,2017,40(8):153-153.
被引量:2
3
丁力.
中国画的形式美之动与静之意境[J]
.书画世界,2019,0(10):23-24.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1
1
方观生.
绘画与盆景的艺术融合[J]
.天工,2023(13):79-81.
1
陈传席.
品壶《六要》[J]
.装饰,1993(2):16-18.
被引量:1
2
冯佳.
论徐悲鸿素描教学“新七法”[J]
.文教资料,2009(31):88-89.
被引量:3
3
周娜.
浅析徐悲鸿的素描教学[J]
.考试周刊,2013(23):20-21.
4
黄建明.
悟[J]
.宝藏,2011,0(5):99-99.
5
邓清明.
视点与风格——论绘画的形式[J]
.美术大观,2017(1):54-55.
6
崔成雨.
徐悲鸿革新中国画散论[J]
.艺术探索,2004,18(2):34-35.
7
侍林林.
浅议“新七法”在素描半身像教学中的运用[J]
.美术教育研究,2012(23):140-140.
8
黄智程.
画者何为?——浅谈审美风尚的变迁对绘画创作的影响[J]
.中国书画,2009(10):112-115.
9
于丽燕.
可忘笔墨 而有真景——荆浩《笔法记》六要之“笔、墨”[J]
.美术大观,2009(1):20-20.
被引量:2
10
卞冬仙.
中国画之“六法”初探[J]
.美术大观,2014(9):36-36.
被引量:1
艺术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报)
2014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