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云南林业》
2001年第1期14-14,共1页
Yunnan Forestry
同被引文献36
1 贾卫国,周辉.我国退耕还林政策实施效果与可持续性研究[J] .林业建设,2004(6):3-7. 被引量:7
2 韦荣华.退耕还林的四大成效[J] .中国林业,2004(08B):21-23. 被引量:14
3 樊华.退耕还林后续政策探索[J] .中国经贸导刊,2004(16):26-27. 被引量:14
4 王爱民.公益林综合经济效益内涵的界定和评价指标体系设计[J] .经济师,2004(12):13-14. 被引量:5
5 徐晋涛,陶然,徐志刚.退耕还林:成本有效性、结构调整效应与经济可持续性——基于西部三省农户调查的实证分析[J] .经济学(季刊),2004,4(1):139-162. 被引量:226
6 郭晓鸣,甘庭宇,李晟之,罗虹.退耕还林工程:问题、原因与政策建议——四川省天全县100户退耕还林农户的跟踪调查[J] .中国农村观察,2005(3):72-79. 被引量:40
7 许勤,赵萱,侯宁.退耕还林工程中社区参与机制的应用研究—以山西省和顺县为案例.见:陈建成等主编.中国林业技术经济理论与实践.中国林业出版社,2006
8 BECK R J, KAFT S E, BURDE J H. 1999. Is the conservation of land from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to bioreserve boom or bane for economic development[ J]. Soil and Water Cons, fast quarter.
9 COOPER C, OSBORN T. 1998. The effect of rental rate on the extension of conservation reserve program contracts[ J]. 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80:184 - 194.
10 PLANTINGA J, ALIG R, CHENG H. 2001. The supply of land for conservation uses: evidence from the conservation reserve program[J]. Resources, Conservation and Recycling, 31 : 199 - 215.
二级引证文献36
1 张建平.解析营林技术[J] .科技创业家,2013(8). 被引量:3
2 于占湖.科学营林结合现代技术推动发展[J] .投资与合作,2013(3).
3 季元祖,赵忠.适宜于泾川县退耕还林(草)植被恢复的优化模式[J] .水土保持研究,2009,16(4):142-145. 被引量:2
4 杨乔媚,赵串串,丁绍兰,王玉莹,王湜,董旭.青海湟水河流域退耕还林政策实施效益分析[J] .林业经济问题,2009,29(5):443-447. 被引量:2
5 简盖元,冯亮明,王文烂,卢素兰.森林碳汇价值与农户林业收入增长的分析[J] .林业经济问题,2010,30(4):304-308. 被引量:21
6 庞淼.后退耕还林时期生态补偿模式的实证研究——基于四川布拖县乐安湿地保护区案例的实证研究[J] .农村经济,2011(5):50-53. 被引量:4
7 庞淼.四川平武县退耕还林生态补偿调查研究[J] .西部林业科学,2011,40(2):94-97. 被引量:2
8 吕昌河,王茜,马俊飞.黄土丘陵区生态建设效应与农户响应[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1,25(10):28-31. 被引量:16
9 张超,彭道黎,谢晨,黄东.西南地区退耕还林现状与对策[J] .林业资源管理,2011(6):21-26. 被引量:17
10 张丽,赵雪雁,侯成成,江进德.生态补偿对农户生计资本的影响——以甘南黄河水源补给区为例[J] .冰川冻土,2012,34(1):186-195. 被引量:32
1 王宏,曹婷.森林资源保护与资源开发的关键措施研究[J]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4,27(5):17-18. 被引量:6
2 关景芬.浅谈国外森林资源开发[J] .林业工作研究,1997(8):54-58.
3 余建雄.平乐森林防火频出新举措[J] .中国林业,2009(10):42-42.
4 献菲.养在深山人初识——记小坑镇全面保护、开发森林资源[J] .环境,1993(2):25-25.
5 张互助.森林与休闲[J] .中国林业,2001(04B):36-37.
6 曹久录,张东明.对加快永吉林业建设的探讨[J] .新农村(黑龙江),2013(12):252-252.
7 张希军.保护生态环境持续利用森林资源开发生态旅游[J] .长白山自然保护,1999(3):48-52.
8 赵新波.用科学发展观引领境外森林资源开发[J] .中国林业,2013(10):34-35.
9 《重庆林业科技》征稿启示[J] .重庆林业科技,2011(1).
10 李贞猷.福建省森林资源开发利用动态分析及对策措施[J] .林业勘察设计,2001(2):16-19.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