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雷锋精神的“仪式性”传播及其文化意义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在对雷锋精神意义的长期研究中,传播的传递观一直占据主导地位,即认为其传播核心在于雷锋精神的内容与社会主流价值观宣传的契合。然而,《人民日报》长期规律性的雷锋精神的报道却揭示了其传播的形式意义,笔者以此为例尝试将传播的"仪式模式"引入这一领域的研究,揭示其传播效果的文化意义。
作者 仲乾坤
出处 《传播与版权》 2013年第6期115-116,共2页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4

二级参考文献71

  • 1许育铭.日本有关汪精卫及汪伪政权之研究状况[J].抗日战争研究,1999(1):175-183. 被引量:4
  • 2王克文.欧美学者对抗战时期中国沦陷区的研究[J].历史研究,2000(5):170-179. 被引量:12
  • 3[英]埃里克·霍布斯鲍姆著 李金梅译.《民族与民族主义》[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214页.
  • 4.《日本军国主义侵华资料长编》(中)[M].,.第652页.
  • 5[英]厄内斯特·盖尔纳.《民族与民族主义》[M].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年..
  • 6扫荡报.《呜呼汪逆》,《国人皆曰—汉奸汪精卫》[M].,.第13页.
  • 7.《对于汪逆降敌卖国侨胞应有的认识和努力》,《国人皆日—汉奸汪精卫》[M].,.第23页.
  • 8Fredric Wakeman, Jr., The Shanghai Badlands: Wartime Terrorism and Urban Crime,1937 - 1941, Cambridge, Eng.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6.
  • 9.《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宣传部快邮代电》(渝美宣字第11275号),南京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档案,全宗号七一八,案卷号225[Z].,..
  • 10.《汪逆伪中央政权运动近讯》(1940年3月19日)[A]..《中华民国重要史料初编—对日作战时期》,第6编,《傀儡组织》(3)[C].,.第239-248页.

共引文献16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