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中稻蓄留再生稻推广应用前景
被引量:
6
Application Prospect of the Planting Patter of Middle-season Rice with Its Ratooning Rice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概述了我国南方双季稻区水稻生产现状及主要矛盾 ,提出中稻蓄留再生是粮食生产结构调整的一种理想的种植方式 ,并分析了其利用优势。
作者
肖应辉
陈立云
唐文邦
机构地区
湖南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
出处
《作物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5-16,共2页
Crops
关键词
中稻
再生稻
蓄留再生模式
综合效益
推广
南方双季稻区
分类号
S511.3 [农业科学—作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24
同被引文献
47
引证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29
参考文献
3
1
施能浦.
再生稻的发展历程与开发利用类型[J]
.中国稻米,1997,3(4):14-16.
被引量:23
2
刘桂才.
近年我国粮价下跌成因及趋势分析[J]
.中国稻米,2000,6(1):34-37.
被引量:3
3
杨开渠.再生稻研究.稻作科学论文选集[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59..
二级参考文献
2
1
罗峦.
我国粮食宏观调控政策探析[J]
.农业技术经济,1999(5):8-11.
被引量:3
2
叶兴庆.
论粮食供求关系及其调节[J]
.经济研究,1999,34(8):64-69.
被引量:11
共引文献
24
1
董华林,涂军明,费震江,周黎,周鹏,曾波,郑兴飞,李珍连,徐得泽,游艾青.
再生稻适宜品种筛选试验初报[J]
.湖北农业科学,2019,0(S02):94-98.
被引量:3
2
李伟,屠乃美.
再生稻生育特性和栽培技术研究现状与展望[J]
.作物研究,2002,16(S1):235-239.
被引量:9
3
丁彦,周清明.
水稻再生力利用研究及展望[J]
.湖南农业科学,2005(2):11-14.
被引量:14
4
刘爱中,邹冬生,周文新,梁养贤,刘飞.
再生稻源库关系研究现状与展望[J]
.河北农业科学,2007,11(2):1-4.
被引量:4
5
罗赣丰,郭飞舟,周志宏,孙火喜.
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研究[J]
.江西农业学报,2007,19(6):19-20.
被引量:22
6
林瑞余,陈鸿飞,邓家耀,梁义元,梁康迳,林文雄.
不同栽培模式早稻-再生稻的能量积累与热值分析[J]
.作物学报,2007,33(11):1794-1801.
被引量:5
7
黄国勤.
论农业结构调整[J]
.古今农业,2001(4):60-65.
8
高阳华,陈志军,杨世琦,唐云辉,袁德胜.
基于GIS的重庆市再生稻光热资源适宜性区划[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1,20(6):672-676.
被引量:26
9
陈萱,周文新,李新文.
再生稻栽培生理研究现状与展望[J]
.作物研究,2005,19(S1):301-306.
被引量:2
10
陈立云,肖应辉,唐文邦,刘代苗.
粮食结构调整的一种理想种植方式——中稻蓄留再生[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26(3):160-162.
被引量:29
同被引文献
47
1
王贵学,黄友钦,刘仕琳,毛勇.
杂交稻再生芽发育与母秆性状的相关性研究[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15(4):283-286.
被引量:2
2
刘保国,张修清,王光明,万兆良,黄友钦,任昌福.
汕优63生长后期及其再生稻的光合产物分配规律研究[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15(5):378-381.
被引量:22
3
刘保国,王光明,张修清,万兆良,黄友钦,任昌福.
头季稻后期光合产物与再生稻生长发育的关系[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15(5):382-385.
被引量:35
4
熊洪,方文.
再生稻腋芽萌发与产量形成的生态研究[J]
.生态学报,1994,14(2):161-167.
被引量:35
5
黄友钦,张洪松.
汕优63生育中后期碳水化合物的转运及分布规律研究[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9,11(3):270-274.
被引量:12
6
李木英,石庆华,徐益群,张佩莲,谭雪明.
水稻苗期根系营养吸收特性及其与植株生长关系的初步研究[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1995,17(2):116-121.
被引量:7
7
凌启鸿,苏祖芳,侯康平,郭宏文.
水稻潜伏芽生长和穗分化形成规律及其应用的研究[J]
.中国农业科学,1989,22(1):35-43.
被引量:47
8
王贵学,黄友钦,陈国惠,张洪,刘仕琳.
安徽省再生稻气候生态区区划研究[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17(3):207-211.
被引量:9
9
吴登,徐世宏,游建华.
杂交中稻──再生稻两季高产栽培[J]
.广西农业科学,1996,28(1):1-3.
被引量:14
10
刘贵富,王学栋,吴跃进.
再生稻根系栽培生理初探[J]
.安徽农业科学,1990,18(2):105-109.
被引量:24
引证文献
6
1
李木英,石庆华,曾勇军,潘晓华,谭雪明,王忠明,曾梅花.
杂交中稻生育特性对再生芽发育和再生稻产量的影响[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5,27(4):525-529.
被引量:5
2
陈月异,陈立云,刘国华,何强,邓化冰,唐文邦.
杂交水稻蓄留再生经济性状及其相关性研究[J]
.作物研究,2005,19(3):147-149.
3
罗丽华,肖应辉,刘国华,唐文帮,陈立云.
不同类型水稻再生特性的比较研究[J]
.广西农业科学,2006,37(2):123-126.
被引量:8
4
罗丽华,刘国华,肖应辉,唐文邦,陈立云.
水稻节间性状与再生率的关系[J]
.贵州农业科学,2006,34(3):9-10.
5
丁卫东,罗瑾.
隆回县再生稻品种筛选及分析[J]
.作物研究,2009,23(2):89-91.
被引量:4
6
习敏,吴文革,汪靖桂,汪宏伟,陈刚,许有尊.
再生稻种植产量差形成的研究[J]
.华北农学报,2017,32(1):104-110.
被引量:17
二级引证文献
29
1
李木英,石庆华,王忠明,潘晓华,谭雪明,曾勇军,曾梅花.
Ⅱ优明86中稻蓄留再生稻高产栽培特性研究[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7,29(2):165-171.
被引量:4
2
李木英,石庆华,曾梅花,潘晓华,谭雪明.
杂交稻主季库源性状对再生稻发育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2009,25(23):175-181.
被引量:7
3
万定海,易镇邪,屠乃美.
再生稻根系研究进展与展望[J]
.作物研究,2011,25(4):392-395.
被引量:2
4
张林,熊洪,徐富贤,朱永川,郭晓艺,周兴兵,刘茂.
Relationship between Living Rate of Bud and Emergence Rate of Ratoon Ric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irst Cropping Mid-season Hybrid Rice[J]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2012,13(9):1873-1876.
5
李贵勇,谭丽明,刘玉文,黄洁,陈双云,夏琼梅,龙瑞平,杨从党.
再生稻的产量形成及其高产群体分析[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15,37(4):577-583.
被引量:21
6
习敏,吴文革,汪靖桂,汪宏伟,陈刚,许有尊.
再生稻种植产量差形成的研究[J]
.华北农学报,2017,32(1):104-110.
被引量:17
7
段门俊,吴芸紫,田玉聪,刘永武,刘章勇,陈阜,金涛.
不同品种再生稻产量及品质比较研究[J]
.作物杂志,2018(2):61-67.
被引量:21
8
刘伟,黄志谋,瞿和平,杨汉,唐诗.
鄂南地区再生稻专用品种筛选试验[J]
.湖北农业科学,2018,57(17):26-28.
被引量:2
9
蒋鹏,徐富贤,刘茂,熊洪,张林,朱永川,周兴兵,郭晓艺,陈琳.
不同移栽密度下氮素调控对杂交中稻-再生稻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J]
.中国稻米,2019,25(3):37-43.
被引量:6
10
胡香玉,钟旭华,彭碧琳,刘彦卓,黄农荣,梁开明,潘俊峰,傅友强.
不同氮肥运筹下低桩机收再生稻的产量和经济效益[J]
.中国稻米,2019,25(4):16-21.
被引量:17
1
谭虎林,何强,彭文俊.
培两优500作中稻蓄留再生的高产栽培技术[J]
.湖南农业科学,2002(3):18-19.
被引量:5
2
唐文帮,陈立云,刘国华,肖应辉.
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培两优500的选育[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8(4):287-289.
被引量:2
3
周其宣.
浅谈杂交中稻、再生稻综合高产栽培关键技术[J]
.安徽农学通报,2013,19(15):43-43.
被引量:6
4
平顶半旱式小苗直插头季中稻蓄留再生稻获得两季高产[J]
.四川农业科技,1991(5):13-13.
5
洪松.
冬水田杂交中稻蓄留再生稻旱育中苗秧技术[J]
.农家科技,1994(3):16-17.
6
陈章甫.
中稻蓄留再生稻技术[J]
.农村百事通,2000(14).
7
谭正凡.
两系杂交中稻蓄留再生稻示范成功[J]
.湖南农业,1996(5):6-6.
8
李木英,石庆华,王忠明,潘晓华,谭雪明,曾勇军,曾梅花.
Ⅱ优明86中稻蓄留再生稻高产栽培特性研究[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7,29(2):165-171.
被引量:4
9
杨文泽.
浅析杂交中稻蓄留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J]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8):59-59.
被引量:2
10
甘元八.
杂交中稻蓄留再生稻应用效果及其配套栽培技术[J]
.杂交水稻,2010,25(1):48-49.
被引量:5
作物杂志
2001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