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吉单50不同种植密度对比研究
被引量: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以玉米品种吉单50为试验材料,研究其产量及性状与种植密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在长春地区中等水肥地块,吉单50最佳密度为5.5万株/hm2,此密度下产量最高。结合耕地的水肥等条件.适宜的种植密度控制在5.07万-5.5万株/hm2,可以获得较高的玉米产量,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作者
陈亚芹
张亚辉
杨丹萍
荆绍凌
机构地区
吉林省长春净月高新产业技术开发区新湖镇农业服务站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玉米所
出处
《农业科技通讯》
2014年第3期54-55,共2页
关键词
吉单50
种植密度
产量
产量性状
分类号
S513 [农业科学—作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9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55
同被引文献
36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17
参考文献
2
1
郭庆海.
吉林省玉米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
.玉米科学,2011,19(5):128-133.
被引量:28
2
周成,王鹏文.
耐密型玉米种植密度与产量及其相关性状的关系研究[J]
.天津农学院学报,2011,18(4):16-19.
被引量:30
二级参考文献
9
1
王鹏文,戴俊英,赵桂坤,刘鹏飞.
玉米种植密度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玉米科学,1996,4(4):43-46.
被引量:140
2
赵久然,孙世贤.
对超级玉米育种目标及技术路线的再思考[J]
.玉米科学,2007,15(1):21-23.
被引量:103
3
秦焱.吉林省黑土地肥力质量评价及时性结构退化机理研究[D].吉林大学博士论文,2009.
4
佟屏亚.
刍议郑单958的创新价值[J]
.中国科技奖励,2008(3):31-33.
被引量:2
5
杨庆才.
关于玉米产业经济发展战略的思考[J]
.农业经济问题,2008,29(7):4-9.
被引量:14
6
路海东,薛吉全,马国胜.
夏玉米不同群体的受光态势和光合特性研究[J]
.玉米科学,2008,16(4):100-104.
被引量:21
7
赵保献,梁晓伟,雷晓兵,陈润玲,李林,卫勇强,赵合林.
耐密型玉米育种相关问题的思考[J]
.中国农学通报,2009,25(14):108-112.
被引量:18
8
王春虎,欧行奇,王昊.
玉米郑单958等高产品种的生理生态机理研究[J]
.种子,2009,28(8):41-44.
被引量:14
9
李明,穆青,肖万欣.
种植密度对郑单958干物质生产和农艺性状的影响[J]
.辽宁农业科学,2010(5):44-46.
被引量:3
共引文献
55
1
刘文成,许明学,毕兴华,荆绍凌.
吉林省主栽晚熟及中晚熟玉米杂交种综合评价[J]
.中国种业,2012(6):37-39.
被引量:9
2
闫保罗,李平海,王平,陈举林.
种植密度对不同玉米品种产量相关性状的影响[J]
.现代农业科技,2012(16):9-10.
3
荆绍凌,许明学,李淑华.
吉林省玉米品种演变综述[J]
.中国种业,2012(10):12-14.
4
周茂林,蒋志成,柯剑鸿,田红琳,苟茂海,郑阳.
重庆市玉米耐密增产试验研究[J]
.南方农业,2012,6(10):25-30.
被引量:2
5
洪德峰,张学舜,杨梅,张同庆,唐振海.
不同密度对登海701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J]
.农业科技通讯,2012(12):45-47.
6
景海玲,梁瑞峰,慕芳.
耐密型玉米品种郑单958种植密度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2013(4):35-35.
被引量:3
7
谢坚,刘润秋,王立艳.
榆树市玉米产业发展的限制因素及对策[J]
.现代农业科技,2013(9):57-57.
被引量:3
8
魏云霞,鲁剑巍,李小坤,薛欣欣.
不同秸秆及绿肥浸提液对玉米化感作用的研究[J]
.玉米科学,2013,21(4):64-67.
被引量:5
9
郭天宝,李美佳,于洁,李可,张彬.
中国玉米国际竞争力的分析及启示[J]
.玉米科学,2013,21(6):148-152.
被引量:9
10
刘帅,郭焱.
中国玉米加工业研究述评[J]
.生产力研究,2013(11):191-193.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36
1
黎裕,王天宇.
我国玉米育种种质基础与骨干亲本的形成[J]
.玉米科学,2010,18(5):1-8.
被引量:108
2
王彦玲,卫文星,铁双贵,王延召,朱卫红,岳润清,齐建双.
郑58和掖478玉米自交系基因组差异性分析[J]
.玉米科学,2010,18(3):57-60.
被引量:9
3
任军,边秀芝,刘慧涛,袁振林.
吉林省不同生态区玉米高产田适宜施肥量初探[J]
.玉米科学,2004,12(3):103-105.
被引量:22
4
王元东,陈绍江,段民孝,邢锦丰,王继东,张春原,郭景伦,赵久然.
玉米P群自交系与国内传统骨干系的杂种优势表现及其配合力分析[J]
.玉米科学,2006,14(4):21-25.
被引量:25
5
赵久然,孙世贤.
对超级玉米育种目标及技术路线的再思考[J]
.玉米科学,2007,15(1):21-23.
被引量:103
6
陈传永,董志强,赵明,张宾,朱平.
低温冷凉地区超高产春玉米群体生长分析研究[J]
.玉米科学,2007,15(3):75-79.
被引量:35
7
孙锐,彭畅,丛艳霞,董志强,王志敏,赵明.
不同密度春玉米叶面积系数动态特征及其对产量的影响[J]
.玉米科学,2008,16(4):61-65.
被引量:50
8
孟祥盟,赵洪祥,方向前,谭国波,张丽华,杨粉团,闫伟平,边少锋.
春玉米超高产栽培技术研究与高产因素分析[J]
.玉米科学,2008,16(5):112-114.
被引量:22
9
杨孝臣,丰光,李妍妍,景希强,黄长玲.
杂种优势效应对中国玉米育种的贡献评价[J]
.辽宁农业科学,2010(3):44-46.
被引量:9
10
白志英,李存东,郑金风,毕常锐,唐光雷.
种植密度对玉米先玉335和郑单958生理特性、产量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2010,25(B08):166-169.
被引量:70
引证文献
4
1
岳尧海,王敏,周旭东,张志军,张建新,马英杰,赵万庆,刘文国.
玉米新品种吉单47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和高产因素分析[J]
.北京农业(下旬刊),2015(6):16-18.
被引量:4
2
杨粉团,姜晓莉,曹庆军,李贺,于洪浩,李刚.
种植密度对松玉419群体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J]
.东北农业科学,2016,41(5):1-4.
被引量:1
3
路明,张志军,郑淑波,岳尧海,刘宏伟,王敏,刘文国.
基于SNP标记分析玉米品种吉单50的遗传基础[J]
.玉米科学,2016,24(6):1-7.
被引量:10
4
路明,刘宏伟,李岩,张志军,王敏,岳尧海,周旭东,张建新,马英杰,刘文国.
玉米杂交种吉单50的产量性状杂种优势分析[J]
.玉米科学,2017,25(6):8-11.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17
1
杨粉团,曹庆军,姜晓莉,李贺,于洪浩,李刚.
施氮量对松玉419生理特性及产量、品质的影响[J]
.东北农业科学,2016,41(6):1-4.
2
宁洽,刘文国,杨伟光,路明.
SNP标记在玉米研究上的应用进展[J]
.玉米科学,2017,25(1):57-61.
被引量:21
3
岳尧海,马英杰,周旭东,张建新,刘文国,王绍平,张志军.
高产晚熟玉米新品种吉单95的选育及特性研究[J]
.种子科技,2017,35(11):114-115.
被引量:2
4
路明,刘宏伟,李岩,张志军,王敏,岳尧海,周旭东,张建新,马英杰,刘文国.
玉米杂交种吉单50的产量性状杂种优势分析[J]
.玉米科学,2017,25(6):8-11.
被引量:2
5
李刚,杨粉团,曹庆军,姜晓莉.
玉米等主要作物真菌毒素、限量标准与调控技术[J]
.东北农业科学,2017,42(6):49-52.
被引量:4
6
路明,张志军,贾立辉,岳尧海,周旭东,张建新,马英杰,王绍平,刘文国.
优良玉米自交系吉A5002的选育与应用[J]
.农业与技术,2018,38(1):14-15.
7
张志军,贾立辉,岳尧海,周旭东,张建新,马英杰,王绍平,路明,刘文国.
玉米自交系吉A5001的选育与应用研究[J]
.种子世界,2018(1):24-27.
被引量:1
8
李亮,刘书东,田聪,梁维维,康帅,艾克拜尔.阿不都热依木.
34份玉米种质材料的亲缘关系分析[J]
.草原与草坪,2018,38(4):41-44.
被引量:1
9
蔡东芳,张书芬,王建平,曹金华,文雁成,张书法,何俊平,赵磊,王东国,朱家成.
利用SNP芯片解析油菜杂交种丰油10号的遗传基础[J]
.作物杂志,2019(3):80-85.
被引量:2
10
吴荣华,庄克章,张春艳,徐杰,齐孝峰.
施氮量与密度对京农科728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J]
.山西农业科学,2019,47(11):1921-1924.
被引量:2
1
赵爱国.
超级稻不同栽培密度对比试验初探[J]
.广西农学报,2008,23(5):5-6.
被引量:1
2
覃献芳,罗胜伍,李佳文,陈志权,李东兰.
桂平市早稻不同插植密度对比试验[J]
.热带农业工程,2014,38(6):28-31.
3
陶玲,孔祥伟.
不同种植模式对蓖麻产量的影响试验[J]
.新疆农垦科技,2013,36(3):11-12.
4
史春雨,朱芳冰.
玉米“德美亚1号”不同栽培密度对比[J]
.新农村(黑龙江),2012(3):20-20.
5
李林香,尹朝晖,雷天问,彭湘文,汤秋桂.
超级稻乳苗稀植不同密度与产量的关系初探[J]
.湖南农业科学,2003(4):34-35.
被引量:2
6
顾大勇,王长江,万良忠.
玉米耐密品种不同密度栽培试验研究[J]
.新农村(黑龙江),2014(6):26-26.
被引量:1
7
朱连波,朱丽娟.
玉米偏垄通透栽培密度对比试验研究[J]
.农业技术与装备,2010(22):28-29.
8
管志俊.
巢湖市水稻机插秧对比试验报告[J]
.农业机械,2016(2):113-114.
9
姚友胜.
玉米高产栽培密度对比试验总结报告[J]
.农家致富顾问,2016,0(22):5-6.
10
柴连生.
张家川县马铃薯垄上微沟不同地膜和密度对比试验初报[J]
.农业科技与信息,2017(4):62-63.
被引量:1
农业科技通讯
2014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