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飘色的起源与历史发展
被引量: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飘色是融合戏剧、舞蹈、杂技、装饰等于一身的民间艺术活动,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广泛流行于广东的广州、湛江、中山、江门、韶关等地。其远源是古代宗教中的行像仪式,而直接产生于宋明时期的高台展示艺术――台阁(抬阁),其后则发展出水上飘色(水色)等艺术分支。
作者
李兴文
黎国韬
机构地区
中山大学中文系
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
出处
《文化遗产》
CSSCI
2014年第1期143-148,159,共7页
Cultural Heritage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汉唐戏剧新考"(项目批准号:12CZW045)的阶段性成果
关键词
飘色
沙湾
行像
台阁
分类号
G122 [文化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32
引证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8
参考文献
3
1
叶春生.《岭南风俗录》七辑《文体娱乐》所述[M]广州:广东旅游出版社,1988260-262.
2
叶春生.《岭南民间文化》三章六节[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177.
3
杨衒之;杨勇.《洛阳伽蓝记校笺》卷三[M]北京:中华书局,2006124-125.
同被引文献
32
1
叶春生.
“原生态”与“活化石”——从“禾楼舞”说起[J]
.文化遗产,2008(2):46-48.
被引量:7
2
倪彩霞.
一个人的艺术盛宴——高州单人木偶戏艺人梁东兴专访[J]
.文化遗产,2012(1):152-156.
被引量:4
3
林凤群.
活态流变,赋予民俗更持久生命力--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崖口飘色”说起[J]
.文化遗产,2011(3):153-156.
被引量:1
4
李正宇.
敦煌傩散论[J]
.敦煌研究,1993(2):111-122.
被引量:25
5
稂艳玲.
广州沙湾飘色艺术及旅游开发对策浅析[J]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4(1):104-106.
被引量:3
6
黄帝全,崔建,余中.
广东传统“高脚狮”的特点及发展[J]
.体育学刊,2008,15(4):110-112.
被引量:8
7
唐蕾,章牧.
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互动关系研究——以广州沙湾飘色为例[J]
.特区经济,2011(3):155-156.
被引量:10
8
龙洁丽.
吴川飘色的多重价值及保护、传承、发展对策[J]
.惠州学院学报,2011,31(4):55-59.
被引量:11
9
刘芳.
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战略考量[J]
.理论学刊,2012(1):7-10.
被引量:36
10
曹章玲.
论高州木偶戏的现状困境及其发展路径[J]
.大学教育,2012(7):48-49.
被引量:10
引证文献
7
1
周奇美,陈颖琪,李志勇.
表演融合视角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J]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21,42(1):37-44.
2
邢佳佳.
吴川飘色发展现状探究[J]
.文化学刊,2017(10):107-110.
被引量:3
3
安静.
茂名地区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刍议[J]
.遗产与保护研究,2018,3(11):91-95.
被引量:3
4
樊蒙蒙.
湛江傩舞形态分析与比较研究[J]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9(6):63-67.
被引量:2
5
谭岚方,陈淑冰,陈宇云.
广东飘色文化保护传承与发展研究——以广州沙湾飘色为例[J]
.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31(10):185-186.
6
陈嘉敏.
广州沙湾飘色民俗变迁研究[J]
.合作经济与科技,2021(3):34-35.
7
尹喜艳.
基于实地调研的中山崖口飘色保护传承与发展研究[J]
.广东开放大学学报,2023,32(1):24-28.
二级引证文献
8
1
周奇美,陈颖琪,李志勇.
表演融合视角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J]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21,42(1):37-44.
2
李欣蔓.
于都县银坑甑笊舞调查研究[J]
.戏剧之家,2019,0(25):118-118.
3
李奕兰.
茂港单人木偶戏刍议[J]
.戏剧之家,2020,0(8):20-20.
4
王毓.
湛江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吴川飘色之口述史略——基于飘色第三代传承人孙康福的访谈[J]
.文物鉴定与鉴赏,2022(18):166-169.
5
刘园婷.
河南永城芒砀山古汉傩舞文化传承与保护[J]
.今古文创,2023(10):90-92.
6
尹喜艳.
基于实地调研的中山崖口飘色保护传承与发展研究[J]
.广东开放大学学报,2023,32(1):24-28.
7
奚梓欣,易丽清.
浅谈湛江傩舞中“艺术丑”的当代审美意义[J]
.尚舞,2023(14):114-116.
8
李奕兰.
粤西音乐类非遗艺术研究[J]
.艺术评鉴,2023(21):93-98.
1
杨喆子.
吴川飘色艺术的活态保护[J]
.神州民俗,2017(4):23-28.
2
陈恒礼.
顶上花[J]
.雨花,2013(11):76-77.
3
徐静(整理).
30’S盘点[J]
.民间文化旅游杂志,2006(11):88-88.
4
林凤群.
活态流变,赋予民俗更持久生命力--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崖口飘色”说起[J]
.文化遗产,2011(3):153-156.
被引量:1
5
张岂之.
科学地对待传统文化[J]
.求是,1995(11):40-45.
被引量:5
6
司徒彤.
岭南民间艺术的瑰宝——沙湾飘色[J]
.羊城今古,2004(4):50-52.
7
何海玲.
茂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况与传承对策研究[J]
.南方论刊,2013(12):101-102.
被引量:1
8
史建海.
现代展示艺术设计与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关系研究[J]
.明日风尚,2016(20):115-116.
9
陈燕.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建设共有精神家园[J]
.南方论刊,2008(11):95-96.
被引量:2
10
雷汉卿.
《说文》“示部”字所反映的古代宗教文化释证[J]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3):67-73.
被引量:14
文化遗产
2014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