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我国刑事证明标准的理解与适用 被引量:30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刑事证明标准是指认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犯罪所要达到的程度。我国新刑事诉讼法对"证据确实、充分"的定罪证明标准作了细化,引入了英美法系国家"排除合理怀疑"的表述,体现出刑事证明标准由客观向主客观相结合的发展动向。中国语境下的"排除合理怀疑"是从主观方面为"证据确实、充分"提供判断依据,使之更具可操作性。在司法实践中正确适用刑事证明标准,应当注意:"排除合理怀疑"不应孤立适用,而是与其他条件紧密联系形成统一整体;严格适用刑事证明标准,不得对案件事实的认定降低要求;坚持疑罪从无原则,摒弃"留有余地"的判决方式,对事实不清、证据不足,没有达到证明标准而难以决断的案件,应依法作出证据不足、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的无罪判决。
作者 卞建林 张璐
机构地区 中国政法大学
出处 《法律适用》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6-21,共6页 Journal of Law Application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5

二级参考文献19

  • 1何家弘.神证·人证·物证——试论司法证明方法的进化[J].中国刑事法杂志,1999(4):60-64. 被引量:26
  • 2陈卫东,李训虎.分而治之:一种完善死刑案件证明标准的思路[J].人民检察,2007(04X):52-55. 被引量:31
  • 3[法] 贝尔纳·布洛克.法国刑事诉讼法[M].罗结珍,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9:428.493.231.
  • 4郭建淮.《圣殿骑士团兴衰论》,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博士论文.
  • 5王斗斗.《“六个坚持”指导刑事审判访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法制日报》2006年11月12日.
  • 6[美] 罗纳德.J.艾伦.证据法:文本、问题和案例[M].张保生等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 7[德]克劳思·罗科信 吴丽琪 译.刑事诉讼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 8《证据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114—115页.
  • 9陈浩铨,黄道著.《刑事证据法的哲学原理》.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12月版,第2页.
  • 10联合国1984年通过.《关于保护死刑犯权利的保障措施》第4条.

共引文献449

同被引文献308

引证文献30

二级引证文献530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