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史记》对黄老学的贡献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黄老学是战国中期至汉文景时期兴盛的重要学说,司马迁及其所著《史记》对黄老学的贡献极大。在《史记》之前的文献中没有出现过黄、老合称,更没有黄老学的名称,《史记》为黄老学命名,通过为黄老人物立传而记载了黄老学发展史,通过记述历史和历史人物的活动诠释黄老若干理论,创造性地发展了黄老学的若干理论。
作者
陈金霞
机构地区
求是杂志社
出处
《人民论坛(中旬刊)》
2014年第2期175-177,共3页
关键词
司马迁
《史记》
黄老学
分类号
K204.2 [历史地理—中国史]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9
共引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9
1
(西汉)司马迁:《史记·陈丞相世家》,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第2063页.
2
(晚晴)曹元忠:《笺经堂遗集》,转引自韩兆琦《史记笺证》,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3781页.
3
(西汉)司马迁:《史记·平准书》,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第1418页.
4
(西汉)司马迁:《史记·吕太后本纪》,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第412页.
5
(东汉)班固:《汉书·刑法志》,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1097页.
6
(东汉)班固:《汉书·食货志》,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第1135页.
7
(西汉)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第3290页.
8
(西汉)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第3253页.
9
高流水,林恒森译注.《慎子、尹文子、公孙龙子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6年.
共引文献
1
1
闾小波.
化理念为制度——民本主义转化为社会公正的路径探索[J]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3,53(1):37-43.
被引量:5
1
关志国.
黄老学“执一”政治观探析[J]
.兰州学刊,2007(11):166-168.
2
于孔宝.
稷下学宫与黄老之学述论[J]
.管子学刊,2008(4):37-42.
被引量:5
3
我们是怎样为人物立传或传略的[J]
.中国地方志,1984(1):18-24.
4
李亚玲.
司马迁没有为范蠡单独立传的原因[J]
.青春岁月,2016,0(13):4-4.
5
郝建平.
论文景时期的汉匈关系[J]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10-15.
被引量:2
6
郝建平.
略论周亚夫[J]
.阴山学刊,2002,15(1):69-72.
被引量:1
7
鲍新山.
评汉初黄老思想的消极影响[J]
.青海社会科学,1998(5):81-85.
8
关志国.
论黄老学的“一”与“法”[J]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5(4):29-32.
被引量:3
9
陈策.
关于人物立传的几个问题[J]
.中国地方志,1984(2):66-68.
10
陶佳.
道家与韩非法律史学地位的再认识及其启示[J]
.西部学刊,2015(10):51-55.
被引量:1
人民论坛(中旬刊)
2014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