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敬畏家校合作的力量——基于促进学生成长的立场
被引量:
23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家校间的“合作”不能停留在学业成绩上,不能停留在生活习惯上,也不能停留在任何一个具体领域或维度上。完整的人的生成,需要完整的生活,需要完整的家校合作。
作者
李家成
机构地区
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
出处
《人民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33-37,共5页
People's Education
关键词
家校合作
学生成长
力量
敬畏
生活习惯
学业成绩
完整的人
分类号
G636 [文化科学—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228
引证文献
23
二级引证文献
191
参考文献
1
1
李家成.
日常评价中的生命关怀——走进班主任研究的异域空间·之六[J]
.班主任之友(中学版)(上半月),2012(10):4-7.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228
1
边新灿,韩月.
论高考改革作为一种教育评价改革[J]
.中国高教研究,2021(4):28-35.
被引量:13
2
曾娇,马早明.
从教化性权力到契约性权力:社会变迁视野下的教育惩戒权[J]
.教育研究与实验,2020,0(1):47-51.
被引量:19
3
杨扬.
新时代家校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教学与管理,2020,0(3):49-52.
被引量:36
4
李桂善.
以爱温暖——初中阶段家校共育实践个案研究分析[J]
.当代家庭教育,2021(10):25-26.
被引量:1
5
苏静.
论教师的关怀素养[J]
.教师教育研究,2006,18(6):42-47.
被引量:44
6
李伟梁.
流动人口家庭教育问题的影响因素分析[J]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26(3):1-7.
被引量:31
7
卢鸿鸣.
家校高度融合 形成教育合力——以长郡中学为例[J]
.当代教育论坛,2012(4):123-126.
被引量:4
8
杨晓,李松涛.
基于共生理念的家校合作改革构想[J]
.教育科学,2013,29(5):14-18.
被引量:32
9
杨民,苏丽萍.
日本小学家校合作的研究及启示[J]
.教育科学,2013,29(6):89-93.
被引量:8
10
余舰,吴树琴,胡建余,林军燕.
我国部分地区流动人口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情况调查报告[J]
.教育研究,1997,18(9):18-25.
被引量:10
引证文献
23
1
李家成,王娟,陈忠贤,印婷婷,陈静.
可怜天下父母心——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家长教育理解、教育期待与教育参与的调查报告[J]
.教育科学研究,2015(1):5-18.
被引量:38
2
戴屹嵘.
开发童耕课程 培养实践能力——海门市德胜小学童耕课程开发的立体探索[J]
.新课程(教研版),2014,0(6):8-8.
3
陈昊,李世鹏.
高校推行家长联系制度的家校合作模式探索[J]
.高校辅导员,2016(3):58-61.
被引量:4
4
钟尚贞,方亮,茅佳.
“互联网+”日常管理——构建高校新型家校合力育人机制[J]
.科教文汇,2017(11):135-136.
被引量:2
5
王提.
基于家校合作的家长学习的价值和样态[J]
.教育视界,2019(5):37-39.
6
屈璐.
我国基础教育课后服务政策嬗变及展望[J]
.现代远距离教育,2019,0(4):14-19.
被引量:80
7
张伯成.
审思小学低年级阶段的“三替”现象[J]
.教学与管理,2019(29):8-9.
8
吴晗清,赵芳祺,程竺君.
家校共育现状及可能的改变:来自家长的声音[J]
.当代教育论坛,2020,0(1):80-86.
被引量:43
9
赵丽芳.
家校教育的有害冲突及其解决对策[J]
.教育参考,2020(2):59-63.
被引量:2
10
李汉学.
我国家校合作研究的回顾、反思与展望[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0,33(2):1-7.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191
1
赵润岚.
“双减”政策背景下义务教育学校提质增效的路径研究[J]
.郑州师范教育,2022,11(5):14-19.
被引量:3
2
张越,钱民辉.
国内家校合作研究的现状与热点分析——基于2000-2019年CNKI期刊数据[J]
.教育学术月刊,2021(2):27-34.
被引量:12
3
徐霞.
家校共育在现代教育教学中的实践策略[J]
.新智慧,2020(16):113-113.
被引量:1
4
都晓.
“双减”背景下的课后服务研究述论[J]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43(4):50-61.
被引量:59
5
闫敏,魏戈.
家校共育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基于社会互赖理论视角[J]
.少年儿童研究,2020,0(4):49-55.
被引量:7
6
马焕灵.
论促进家庭教育进步的集体行动逻辑[J]
.民族教育研究,2023(1):5-12.
被引量:2
7
崔世朋.
“双减”政策下小学课后体育服务质量提升路径研究[J]
.内江科技,2022,43(10):90-92.
被引量:3
8
文慧.
校园欺凌父母责任及其法律规制[J]
.中国教育法制评论,2022(2):165-175.
9
张恋.
家校共育下家庭心理辅导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
.当代家庭教育,2024(3):67-69.
10
王利.
探讨教师对子女的教育问题[J]
.当代家庭教育,2019,0(32):5-6.
1
宋婧宇.
提高学生健康心理品质[J]
.大众心理学,2002(8):21-22.
2
袁军.
初中物理研究性学习的思考[J]
.文教资料,2005(3):176-177.
被引量:1
3
梅洁.
捕捉新生适应的五大教育契机[J]
.大众心理学,2002(9):17-18.
4
张.
全国儿童心理学、教育心里学研究方法研讨会召开[J]
.人民教育,1990(Z1):26-26.
5
白纯舵.
加强教学文化建设 提升学校办学品质[J]
.北京教育(普教版),2013(3):79-79.
6
郝娟.
数学课堂的研究性学习思考[J]
.考试周刊,2015,0(94):44-44.
7
卢立涛,梁威,沈茜.
我国学习科学研究述评——基于20年的文献分析[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32(10):56-60.
被引量:4
8
陈玉琨学术思想研究课题组.
追踪前沿 立足实践 创新理论——陈玉琨学术思想发展轨迹研究[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11):13-19.
被引量:1
9
徐文彬.
“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三十年:回顾、反思与展望[J]
.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2013(8):5-9.
被引量:1
10
魏卿,李瑛,郭亚宁.
主观幸福感研究及进展综述[J]
.新西部(理论版),2009(12):46-47.
被引量:2
人民教育
2014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