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邓恩赠别诗意象——与中国古代赠别诗意象比较研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在爱情赠别诗中,对待是否使用死亡意象的问题上邓恩和我国古代诗人产生了很大分歧,前者大胆直接,偏爱这一意象;后者委婉含蓄,借用其他意象。究其原因,是中西方文化中死亡观和思维方式的差异所致。
作者
徐蕊
机构地区
河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处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3期179-181,共3页
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Chinese Edition
关键词
邓恩
中国古代诗人
爱情赠别诗
死亡意象
差异原因
分类号
I106 [文学—世界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4
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55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8
1
John Donne The Complete Poems [M]. Middles ex: Penguin Books Ltd, 1971.
2
邓恩(Donne,J)著,傅浩译.英国玄学诗鼻祖约翰·但恩诗集[M].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5.74,93,57.
3
李正栓,杨丽.
邓恩诗歌意象研究——兼与李清照诗词意象比较[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4):34-37.
被引量:1
4
李正栓.
邓恩诗中圆形意象母题研究[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2):41-44.
被引量:19
5
吉广庆.
中西方文化之死亡观探析[J]
.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00,1(3):42-45.
被引量:9
6
]Theodore Spencer. A Garland for John Donne [M]. Cambridge :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31.
7
唐诗鉴赏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
8
张岱年 汤一介 等.文化的冲突与融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二级参考文献
14
1
胡家峦.历史的星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276.
2
张中载.二十世纪西方文论选读[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3
傅浩译.艳情诗与神学诗[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1999.
4
关立勋编著.宋词精品[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1.
5
A.J.Smith,John Donne The Complete Poems[M].Middlesex:Penguin Books Ltd,1971,所选均由李正栓译成中文.
6
王惠君,王惠玲,译.圣经名篇精选[M].伊犁:伊犁人民出版社,2003.
7
章启群著.新编西方美学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8
[美]莫蒂默·艾德勒,[美]查尔斯·范多伦 编,《西方思想宝库》编委会 译.西方思想宝库[M]吉林人民出版社,1988.
9
[英]培根 著,何新.培根随笔选[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
10
熊云甫.
论玄学诗人约翰·多恩的诗歌艺术[J]
.武陵学刊,1995,30(5):36-39.
被引量:4
共引文献
55
1
柯东贤,陆汉梓,罗永典.
浅析当前开展大学生死亡观教育的途径[J]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3):65-66.
2
杨挺.
解读玄学派诗人约翰·邓恩的《跳蚤》[J]
.芒种,2012(14):113-114.
3
胡伶俐.
陌生化视域下约翰·邓恩《赠别:莫伤悲》赏析[J]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下),2013(7):59-60.
4
彭现美,翟振武.
安乐死的成本与效用分析[J]
.人口与经济,2005(3):61-66.
被引量:7
5
许宏.
意象与诗歌翻译——从张九龄《自君之出矣》三种英译谈起[J]
.淮阴工学院学报,2006,15(4):37-39.
被引量:4
6
涂承日.
唐诗理思的审美演生[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3(5):148-150.
7
何光超.
李商隐诗中的“嫦娥”意象论析[J]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6,22(6):41-43.
被引量:1
8
刘丽华,汪和美,戴勤,徐军青,李怀敏,李丽萍.
肿瘤科护士对待死亡的态度及其影响临终关怀因素分析[J]
.中国肿瘤,2007,16(1):32-34.
被引量:20
9
孟德腾.
古代诗歌中数词妙用探析[J]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4(1):80-83.
被引量:1
10
袁潇潇.
浅议安乐死的法律后果[J]
.科教文汇,2007(02X):155-155.
被引量:2
1
高伟华.
《诗经》与《圣经》中爱情诗的创作手法比较[J]
.淄博师专学报,2011(1):21-22.
2
周明.
惠子形象考[J]
.剑南文学(经典阅读)(上),2011(5):36-36.
3
毕士奎.
李商隐、韩偓艳情诗艺术表现差异原因探析[J]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4):103-107.
4
宋兴杰.
太史慈形象的比较研究[J]
.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6(5):82-85.
5
张瑛.
“借史写情”与“借情写史”——浅论《长生殿》与《桃花扇》对史实处理的差异及产生的原因[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8):98-99.
6
周建华,李景梅.
李煜前后期词差异原因论略[J]
.芒种,2014(2):143-144.
7
张玉雁.
中西古典小说人物心理描写差异原因探[J]
.焦作大学学报,2003,17(1):32-35.
被引量:2
8
陶艳云.
中西悲剧比较研究[J]
.商,2014(2):113-113.
9
关宁.
别离诗《告别辞:莫悲伤》与《雨霖铃》情感差异原因探析[J]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6(1):117-118.
10
曹海峰.
中西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差异的原因探究[J]
.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2006(1):56-60.
被引量:2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