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本土化与全球化的交融——中国传统文化走出去问题探析
被引量:
1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中国传统文化负载了中国的核心价值观,中国传统文化走出去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中国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面临渠道、方式、市场、人才等的多重制约,只有在坚持本土化根基与全球化定位的前提下,完善文化政策,加大资金扶持,构建多元渠道,创新传播方式,储备传播人才,才能推动中国传统文化顺利走出去。
作者
赵跃
机构地区
山东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出处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24-127,共4页
Theory Journal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走出去
文化传播
分类号
G125 [文化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4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90
同被引文献
88
引证文献
10
二级引证文献
23
参考文献
5
1
萧盈盈.
中华文化走出去的现状分析与发展思考[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2,34(1):84-86.
被引量:22
2
林安芹.
大众传媒时代的民间文化传播——以大型舞蹈《云南印象》为例[J]
.民族艺术,2005(1):91-96.
被引量:22
3
向勇,权基永.
国政方向与政策制定:韩国文化产业政策史研究[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8):12-17.
被引量:21
4
胡丽娜.
昆曲青春版《牡丹亭》跨文化传播的意义[J]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9,62(1):67-71.
被引量:21
5
黄辉.
巴黎文化产业的现状、特征与发展空间[J]
.城市观察,2009(3):28-37.
被引量:9
二级参考文献
24
1
花建.
上海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和政策导向[J]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1998(4):70-79.
被引量:5
2
陆士清.
白先勇与青春版《牡丹亭》现象[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8(6):94-99.
被引量:7
3
吴新雷,白先勇.
中国和美国:全球化时代昆曲的发展[J]
.文艺研究,2007(3):86-99.
被引量:25
4
白先勇.《青春版(牡丹亭)百场演出感言》,载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ee40a301000at5.html,2007-08-06.
5
《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与思考:与发达国家仍有差距》,《人民日报》,2010年3月19日.
6
《宋柯:唱片业不赚钱是活该》,《羊城晚报》,2011年3月17日.
7
陶东风.《警惕没有“文化”的文化产业》,《新京报》,2011年10月22日.
8
谢有顺.《文化软实力与文化的发展》,《杭州日报》,2010年4月18日.
9
葛红兵.《苏珊大妈超越汇丰银行:她的名字叫创意产业》,引自葛红兵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gehongbing.
10
.《杨丽萍:舞之精灵》,《面对面》,央视国际[Z].,2004年4月12日..
共引文献
90
1
刘红.
略论云南文化的视觉文化传播[J]
.东南传播,2008(8):130-131.
2
乔欣.
统一在价值观基础上的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典范——《云南映象》与《黄河三部曲》艺术魅力探析[J]
.民族艺术研究,2012,25(3):18-24.
被引量:3
3
李连霞,王加鑫.
长盛不衰传千载 绝处逢生觅知音——略论《牡丹亭》的华丽变身[J]
.时代漫游,2014(1):20-21.
4
董鸿英,熊澄宇.
经济下行压力下文化产业如何创造新增长点[J]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13(4):12-18.
被引量:4
5
刘红.
论云南文化的视觉文化传播[J]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7(3):50-52.
被引量:1
6
刘红.
论云南省文化的视觉文化传播[J]
.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2008,7(9):61-63.
被引量:1
7
刘红.
论云南视觉文化的传播[J]
.云南电大学报,2008,10(4):42-44.
被引量:2
8
于漪.
从娱神娱人到寓文于经——人类学视野下的民族歌舞研究综述[J]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09,23(3):76-81.
被引量:2
9
张洋.
跨文化传播视角下刍议中日版《牡丹亭》[J]
.商情,2009(50):117-118.
10
廖华英,鲁强.
基于文化共性的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策略研究[J]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9(2):144-147.
被引量:35
同被引文献
88
1
阮纪正.
武术:中国人的存在方式[J]
.开放时代,1996(3):24-29.
被引量:34
2
蔡月飞.
中国武术国际传播的文化困境与理念转换[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4,40(11):34-38.
被引量:24
3
邓箐.
文化融合中的异化和归化[J]
.皖西学院学报,2004,20(3):103-105.
被引量:1
4
孟锦.
中国对外传播的全球本土化策略初探[J]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4(7):46-48.
被引量:7
5
李秋洪.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趋同和文化多元性[J]
.学术论坛,2005,28(3):160-163.
被引量:16
6
欧阳宏生,梁英.
混合与重构:媒介文化的“球土化”[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5,27(2):6-9.
被引量:46
7
燕国材.
我国教育改革不理想的症结[J]
.探索与争鸣,2006(3):5-7.
被引量:19
8
雷买利.
论母文化在跨文化交际与教学中的地位[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6,22(3):134-136.
被引量:55
9
王岗.
民族传统体育发展中的问题:文化模仿[J]
.体育科学,2006,26(7):71-74.
被引量:141
10
刘杏芝.
体育全球化——世界体育文化与民族体育文化的和谐共生[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51(4):104-107.
被引量:20
引证文献
10
1
鲁鹏,刘聪聪.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研究[J]
.参花(下),2020,0(2):53-53.
被引量:1
2
孙艳.
留学生课程设置与河北文化国际传播新途径[J]
.大舞台,2015(5):169-170.
被引量:2
3
李梅,刘艳艳.
全球化背景下国际商务文化趋同性研究[J]
.语文学刊,2016,36(23):36-37.
4
明磊,石爱桥.
对中国武术当代发展的“本土化”问题思考[J]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7,36(4):133-139.
被引量:12
5
赵洪娟.
生肖文化在剪纸艺术中的呈现与对外传播[J]
.新闻爱好者,2017(11):69-72.
被引量:2
6
苗林,康婧,刘佳.
传播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文化国际影响力[J]
.河北地质大学学报,2018,41(2):120-123.
被引量:3
7
朱永飞,刘德森.
试论新时代背景下中华武术文化“走出去”的路径[J]
.宿州学院学报,2019,34(6):48-52.
8
李雪.
大众媒介视角下的中国传统文化传播[J]
.传播力研究,2019,3(24):21-22.
被引量:1
9
陈瑾如,万晓红.
我国主流媒体体育国际传播的“球土化”话语实践考察[J]
.体育科学,2023,43(10):82-89.
被引量:2
10
陈诚.
全球化背景下本土文化的出路[J]
.校园英语,2016(2):215-216.
二级引证文献
23
1
郭梦杰.
学校武术教学改革的实践路径[J]
.体育视野,2021(2):38-39.
被引量:1
2
张瑞华.
翻译中文化差异问题的分析与翻译策略[J]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8(1):26-26.
3
金颖.
中国与东南亚茶文化交流对云南对外汉语课程开设的影响[J]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8,0(1):45-46.
被引量:1
4
陆小黑,朱大梅,张道鑫.
传统文化复兴背景下中国武术的生态失衡与回归[J]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8,37(3):124-132.
被引量:10
5
程远龙,郭娜娜.
论中国武术发展的“本土化”回归[J]
.当代体育科技,2019,9(2):198-198.
被引量:1
6
赖军芳.
从日本史上首次“东京塔点亮中国红”看我国的文化输出[J]
.文化学刊,2019,0(4):16-18.
7
段丽梅,戴国斌.
对学校武术教学之争的思考[J]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9,31(3):239-242.
被引量:14
8
孟涛,崔亚辉.
新中国武术70年发展历程解读及当代思考[J]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9,31(5):391-397.
被引量:27
9
王稳.
新动力——供给侧改革对武术国际推广之启示[J]
.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20,37(2):44-48.
被引量:1
10
孟祥文.
武术融入小学体育的实践路径[J]
.教育观察,2019,8(37):62-63.
被引量:5
1
李兆忠.
狗的文化负载[J]
.粤海风,2006(3):74-76.
2
聂伟.
新媒体语境下城市文化传播方式创新研究——以郑州为例[J]
.新闻知识,2015(1):44-46.
被引量:6
3
陈天任.
国产动画必须提高品质“走出去”[J]
.传播与版权,2014(5):93-94.
4
刘峰,邹阳阳.
浅析移动互联时代的海派文化传播人才培养路径[J]
.新闻传播,2016(11):78-78.
被引量:1
5
徐淼.
从动物的文化负载意义看汉英文化差异[J]
.青年文学家,2012(15):185-185.
6
余悦.
创新传播方式让大众认同“清敬和美”当代茶文化核心理念[J]
.茶博览,2014(2):52-55.
7
张静,杜煌,肖玮.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传播方式——以《传承者》为例[J]
.中国电视,2016(6):109-112.
被引量:4
8
俞烨.
重构华裔新生代的文化认同研究[J]
.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14(6):45-51.
被引量:6
9
罗幸.
新传媒时代面向东盟的跨文化传播人才培养研究[J]
.广西社会科学,2012(11):172-174.
被引量:2
10
王嗣海.
汉语自谦语的文化特征及其翻译策略[J]
.考试周刊,2010(1):31-32.
理论学刊
2014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