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物流技术与应用》
1999年第4期6-10,共5页
Logistics & Material Handling
同被引文献7
-
1邓寿鹏.中国与世界科技园区的发展[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1996,18(1):56-58. 被引量:3
-
2迈克尔·波特 陈小悦.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
-
3Gary Hamel C.K. Pralahad.竞争大未来 [M].智库文化, 1997.
-
4大卫·辛奇 .供应链设计与管理 [M].上海远东出版社, 2000.
-
5徐义佑.我国物流业面临的挑战[J].中国物资流通,2000(2):26-27. 被引量:3
-
6邹丹,陈智高.电子商务中企业物流模式的分析及选择[J].中国流通经济,2001,15(2):4-6. 被引量:34
-
7钱晓江.物流信息系统体系结构[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31(6):40-44. 被引量:18
二级引证文献9
-
1卢红,阮明,吴飞.物流系统中系统信息安全的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05,27(4):250-253. 被引量:2
-
2史亮.挖掘中国企业的“第三利润源”[J].中国商界,2008(1):71-71. 被引量:1
-
3夏建如.物流企业仓储信息安全的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5(12Z):109-110.
-
4许彩国.价值链集成模式转型与批发附庸化[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6,27(6):76-80. 被引量:2
-
5熊亚洲.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J].价值工程,2006,25(9):95-97. 被引量:2
-
6宋海春.物流经济的管理模式和意义分析[J].北方经济,2013(16):18-19. 被引量:2
-
7曾金盾.不同经济管理模式对快递物流行业的促进作用论析[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4,35(5):91-94. 被引量:6
-
8刘青叶.浅析设备制造企业物流管理模式[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7,39(1):49-51.
-
9张顶立,张雪飞,胡钟敏.基于GPS平台的车辆调度系统的设计[J].焦作大学学报,2019,33(3):93-97. 被引量:3
-
1张磊.物流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北京市为例[J].现代商业,2010(15):176-176. 被引量:1
-
2黄晖.构建现代物流体系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74-76. 被引量:10
-
3张聚昌,李景华.发挥比较优势 促进黑龙江经济的发展[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03(4):3-6. 被引量:1
-
4刘云中.建立现代物流体系促中部崛起[J].中国发展观察,2006(3):13-16. 被引量:5
-
5王彦庆,王化冰.东北地区现代物流体系研究[J].物流技术,2007,26(9):1-3. 被引量:5
-
6刘云中.建立现代物流体系促进中部崛起[J].决策与信息,2006(5):37-39. 被引量:1
-
7王述祖.构建东西互动的现代物流体系 促进东西部地区经济合作[J].港口经济,2001(1):38-40.
-
8吴隽,张莹,李杰.哈尔滨都市圈现代物流体系发展研究[J].物流科技,2007,30(9):26-29. 被引量:3
-
9东吴.建立区域港口群长效协调机制 共同建设环渤海地区国际航运中心[J].港口经济,2005(2):1-1.
-
10孙培培.网络购物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简析[J].经济视野,2014,0(24):386-387.
;